南非一家冰淇淋咖啡馆,如何重建非洲的文化自信
国际新闻

南非一家冰淇淋咖啡馆,如何重建非洲的文化自信

发表时间:

“塔皮塔皮”(Tapi Tapi)冰淇淋店售卖的冰淇淋承载着一个深远的使命:透过食物传递非洲的民间传统、仪式与文化,藉此抚慰非洲人民的集体心灵。

位于开普敦艺术气息浓厚的天文台区,主要的街道上满布了值得徒步探索的二手店、咖啡馆与餐厅。在这条街上,有一家外观低调的冰淇淋店——“Tapi Tapi”。这是来自班图语的拟声词“尼奥佐辛威”(nyaudzosingwi),意思是“甜甜的”,其小巷风格的入口处布满了书法,吸引人们驻足观赏。

“Tapi Tapi”并不是一间普通的冰淇淋店。它致力于透过食物来分享民间传统、仪式与文化,修复非洲人民的集体自尊。这里的所有冰淇淋都是小批量的手工制作,原料通常来自朋友与顾客的花园。

每个月,店内都会推出一份精心策划的冰淇淋餐单,这包括来自南非的炸面团 “阿马格维尼亚”(amagwinya)、来自迦纳的焦糖姜味烤花生香蕉“凯莱韦勒”(kelewele),或是津巴布韦常见的烤南瓜与黑巧克力组合“恩霍皮”(nhopi)。

下一个月,餐单可能会换成西非的酸奶小米甜点“蒂亚克里”(thiakry)、津巴布韦的烤高粱饼干 “姆维尔-姆维尔”(mbwire mbwire),或是遍布非洲各地的素食料理——苋菜与黄梅组合“莫瓦”(mowa)。

在这里,没有口味是会重复的。

创办人塔皮瓦·古札(Tapiwa Guzha)表示,“Tapi Tapi”冰淇淋店的诞生源自一场“自我挑战”,灵感来自童年时在祖母厨房里等待甜点出炉的回忆。

古札出生于津巴布韦,2005 年移居南非,在开普敦大学攻读博士,并于2014年取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之后那一年,他在西开普省的葡萄酒之乡斯泰伦博斯展开博士后研究。

他回忆道,当时第一次看到三种语言的标示牌:“一般建筑标示都是英文与南非语,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第三种语言,那是科萨语(Xhosa,属班图语系),那是在一块‘擅闯者将被起诉’的警告牌上。”

这引发了古札内心的对话,他开始思考作为一名黑人在南非生活的现实处境,尽管这里有超过80% 的人口是黑人,但经济权力仍然由少数白人掌控。

这促使他进一步深入探索不同的世界观,反思为何西方的知识体系与饮食文化被高度推崇,并且超越了原住民。与此同时,他也开始思考非洲宇宙学和西方科学之间的相似之处。

他说:“我记得我曾思考过‘造雨者’(在多个非洲传统中,透过仪式向神灵求雨的灵性中介)与气象学家的差异。我不一定相信有人能凭空召唤雨水,但我相信人们有能力去理解天气模式,并且在任何背景下,都能使用这些知识去建构叙事,但这两种系统的价值却不被同等看待。”

古札回忆起从开普敦前往斯泰伦博斯(Stellenbosch)的旅程,沿途是翠绿葡萄园与壮丽山景,但与此同时,他也目睹了葡萄园劳工的艰辛与不公。

与此同时,他对学术界与现代科学的价值观越来越感到幻灭。他发现,自己在博士后研究期间造访的城市,反而不断将他从科学领域引向原住民农业与知识体系的丰富世界里。

在2018年祖母的葬礼后,古札回到开普敦,决定离开学术界,转而投身于与食物相关的领域。他已经在家自制冰淇淋长达八年,然后决定给予自己一个挑战:将这项技能转化为一门事业。

起初,他尝试制作发酵与酒精风味的冰淇淋,但某天他在一家当地餐厅遇见来自津巴布韦的家乡小吃,便决定将它们加入冰淇淋中。

这些小吃包括:“maputi”(马普蒂,一种爆米花状的玉米)、“Mazoe orange crush”(马佐埃橙味浓缩饮料,有时用于鸡尾酒或水果饮)、“baobab”(猴面包树果,一种带有柑橘风味的大型果实)、“masau”(马绍,一种小巧酸甜的果实)、以及“nyii”(尼伊,一种可鲜食、可晒干或做蜜饯的甜浆果)。

他说:“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真正与我身份产生连结的冰淇淋。它唤起了我的童年回忆,让我想起那些快乐时光。我对它的连结不仅仅在于它的美味。 ”

古札于 2018 年正式创立了“塔皮塔皮”(Tapi Tapi)冰淇淋店,最初以直送服务的形式营运,后来逐步发展为一间实体冰淇淋咖啡馆,将其希望透过冰淇淋讲述非洲大陆故事的理念具体落实。

店内墙面装饰是卡斯维科罗(Kasvikiro)的艺术,这是一种自学而成的非洲书法风格,灵感来自他对字母系统与手写文字的浓厚兴趣。

入口的墙上,挂着一段提醒语:“这是你的家,是你族人的土地。从这里滋养自己,也细心照料它,让他人也能享受。记着,我们的生命、故事与历史并非始于1488 年(欧洲人首次绕过非洲南端的年份)。你来自更古老的时空与地方。我们自始至终都在这里。”

自那以后,古札与诗人、保育人士、瑜伽导师与各领域的学者合作,举办各式教育体验活动,包括品尝菜单与野外采集等。

南非厨师、消费科学家、食谱开发者与“高粱计划”(The Sorghum Agenda)数位倡议创办人赞迪尔·芬克萨(Zandile Finxa)表示,一次造访“塔皮塔皮”(Tapi Tapi)的经验,开启了他们与古札关于饮食观点的一系列对话。

他说:“我开始与古扎谈论文化社会学、原住民食物与永续性,对我来说,他的理念涵盖了这一切。”

对芬克萨而言,与古扎的交流让他们能从学术角度探讨原住民饮食与习俗,并结合古扎的科学背景与他在旅途中累积的文化经验。最终,两人合作开发出一款以高粱为主角的甜点:由芬克萨制作的高粱布朗尼,搭配上古扎的高粱冰淇淋(sorghum blondies ice cream)。

“塔皮塔皮”(Tapi Tapi)冰淇淋店所使用的许多食材与冰淇淋口味,对非洲以外的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

然而,这正是每一勺冰淇淋背后的核心理念:如古扎所说,要庆祝那些“熟悉的、怀旧的、本地的、当季的、自家种植的、常见的,并能代表非洲人民”的风味,而不是受外来历史遗绪所影响的味道。

古扎表示:“我们不是某种‘欧洲风格的黑人版本’。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不会在义式冰淇淋里用所谓的‘非洲鼠尾草’,我们用的是“伊菲福”(imphepho,一种南非传统草药)。所以当你看到我们的口味名称不熟悉时,请去Google,并了解它本身是什么,而不是把它对应成你食物词汇里的某个近似物。”

对于无法亲自前往“Tapi Tapi”冰淇淋店品尝冰淇淋的人,古扎也提供一系列食谱,使用许多非洲家庭厨房中常见的食材,例如以玉米、小米或苔麸制成的曲奇,这些谷物平常并不常用来制作甜点。他会将这些曲奇与冰淇淋一同搭配食用。

对古扎而言,只要有一点好奇心和愿意尝试及实验,我们就能将那些看似平凡的主食,转化为美味的甜点。

他说:“我们身边其实充满了魔法,只要你愿意留意,大地会提供一切。当四周充满丰饶时,不要等着农业来养活你。”

浏览其他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