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南等省爆出GDP增速「改降為升」 「數據注水」的背後原因
国内新闻

中國河南等省爆出GDP增速「改降為升」 「數據注水」的背後原因

发表时间:

1月24日,中国河南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朱鸣介绍,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河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59132.39亿元,同比增长4.1%。

但是如果翻看河南2022年的官方数据,发现是61345.1亿元,那么2023年河南的GDP实际上比2022年减少了2200多亿元,经济增长应该为-3.6%,刚刚发布的数据却是4.1%。

官方的说法是,「2023年以来,河南着力提升数据质量,加大统计数据核查力度,实事求是修正历史同期数据。经最终核实,2022年,河南省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58220.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

这意味着,河南将2022年的GDP数据向下「修正」了3100多亿元,这相当于全省18个市中排名第八的驻马店市一年的GDP。

河南不是特例,但是唯一一个把负增长「修正」成正增长的省份,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至少还有三个省份的增长来自于「修正」上一年的经济数据——

福建省,2023年的GDP为54355.10亿元,按照其2022年公布的数据53109.85亿元计算,同比增长2.3%,但该省把2022年数据向下「修正」了1095亿之后,刚刚公布的增速就变成4.5%。

江西省,2023年的GDP为32200.1亿元,按照2022年公布的数据32074.7亿元计算,同比增长仅为0.4%,但该省把2022年数据向下「修正」了1142亿元后,增速变为4.1%。

湖南省,公布的2023年GDP为50012.85亿元,按照其2022年公布的数据48670.4亿元,同比增2.76%,但该省把2022年数据向下「修正」了811亿元后,增速就变为4.5%。

一位熟悉统计工作的体制内人士在匿名前提下向BBC中文透露,这种行为虽然对地方领导来说,可能确实使表面的增速变高了,但不见得是他们主动作为的结果,而更大程度上源于去年两场活动——「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和「专项统计督察行动」。

前者贯穿2023年全年,5月前是中国各省自查阶段。河南省新郑市披露的工作是,重点核实2022年以来入库单位行业划分是否正确、申报材料特别是税务材料是否真实、是否达到规模(限额)以上标凖等,检查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否真实存在、是否重覆报送、是否虚增规模、是否违规打捆等。

到8月份,中国国家统计局派督察组到六省进行督察,其中就有河南,督察的结果是,「河南一些反馈问题边整改、边发生,举一反三不够,落实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要求不够彻底,追责问责进展缓慢」。

上述人士认为,这两个行动下,使这几个省不得不「核减」2022年的数据。

中国媒体援引一位国家统计局工作人员称,「儘管各级官员深知数据造假的危害,但面对来自上级考核、地区竞争和自身升迁等压力和冲动,最终还是层层分解指标、人人摊派任务,数据造假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2022年,河南经济确实屡遭打击——

7月,河南多家村镇银行「暴雷」,储户因无法取款而发动抗议集会,数以百计的村镇银行储户与警方对峙,最终河南政府不得不自掏腰包「垫资」,平息事端;

2022年10至11月郑州长时间封城以及被国务院通报批评过度防疫;以及对富士康的严苛防疫造成工人大规模抗议事件等;

遍布全国的烂尾楼问题,河南也也是重灾区。

所以河南公布2022年GDP时,数据比疫情没有那么严重的2021年还增长了3.1%,超出外界预期。该省发改委还宣布,一举站上了「6万亿台阶」,扭转了自2020年以来增速连续两年低于全国平均值的局面。但数据「核减」后,这两点都已不再是事实。

上述人士向BBC中文表示,一般而言,每年各地GDP都会有一些「水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各省的GDP加总后比全国GDP超出几万亿,这个数字也在每年变小。当然一个原因是各地存在对一些项目或企业进行重覆统计的情况。

但很重要的原因是,各省的GDP由省级统计局核算,而全国GDP还有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该机构一般每省都有,甚至还有300多个市级调查队,以及800多个县级调查队,归属中央直接管辖,并设有农调队、城调队和企调。该机构对中央负责,下辖两万人的规模。「说白了,就是中央不想被地方蒙在鼓裏。」

2017年到2018年,中国掀起一阵各个省份曝光「经济数据注水」的热潮,首个公开认错的辽宁省在数据造假上,虚报GDP达到23%,此后内蒙古、天津、吉林等都承认造假,而内蒙古「核减」掉了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

「那一轮数据造假很严重,主要是刚刚换届,新地方领导上来,看着上一任的假数据很为难,继续累积下去,自己的工作不好做,而且GDP造假伴随着财政账目造假,已经快难以为继了,所以开始主动『挤水分』。」

上述人士表示,不同的是,此次河南把2022年的经济数据下修了3100多亿元,但这些都发生在河南现任省委书记楼阳生任内。

楼阳生在2021年6月调任主政河南,完整经历了2022年,所以挤出来的也是他任内的「水分」。

就在河南发布GDP数据的两天前,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统计造假」被纳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处分,发言人还表示,统计造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严重违反统计法,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干扰甚至误导宏观决策,违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

今年1月初,四川省统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範毅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想哪个省都不想暴露自己数据裏的『水分』。」上述人士表示。

浏览其他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