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觀察報告稱,中國政府在寧夏、甘肅大量關閉及改造清真寺
国内新闻

人權觀察報告稱,中國政府在寧夏、甘肅大量關閉及改造清真寺

发表时间: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发表最新报告指,中国政府在穆斯林聚居的省份採取「清真寺合併」(「併寺」)政策,将部分清真寺停用、关闭、拆除或改建为非宗教用途,许多清真寺甚至被除去圆顶、宣礼塔等伊斯兰建筑特色。

报告指,中国当局此举侵犯宗教自由,是遏制伊斯兰教在中国活动的系列措施之一。

中国约有2000万-3000万穆斯林,主要聚居在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中国宪法第36条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自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号召宗教「中国化」之后,政府不断加强对宗教的控制。

BBC向中国外交部和民族事务委员会查询,截稿前未获回应。

人权观察取得卫星影像,证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两个村落共有7座清真寺,全都被拆除圆顶和宣礼塔,其中4座更遭显着损坏——3座主楼被推平,1座祈祷室内部受损。

报告指在宁夏吴忠市廖桥村,55%居民为回族穆斯林,该村共有6座清真寺,本来全部都有宣礼塔和圆顶等伊斯兰建筑特色,但其中3座清真寺的建筑特色在2020年1月到8月之间遭到去除,其他3座的主要建筑物和正堂也被拆毁。报告指,这些清真寺已不太可能继续发挥功能。

另外,在回族人口佔60%的宁夏西吉县刘家沟村,当地清真寺的宣礼塔和圆顶均于2019至2021年之间遭拆除,信徒日常祈祷所必需的沐浴大厅也被拆除,据悉该寺至少在2022年初就已被关闭。

人权观察引述当地消息人士称,西吉县兴隆镇原有96座清真寺当中,约60座已被关闭,「镇政府当局打算拆除所有已关停清真寺的沐浴大厅」。

研究中国回族穆斯林的学者汉娜・锡克(Hannah Theaker)对BBC表示,宁夏自2020年至今已有约1300座清真寺被关闭或改建,这个数字佔当地清真寺总数的三分之一。

另一名研究回族穆斯林的美国学者大卫・斯特鲁普(David Stroup)在报告中指,宁夏是中国政府实施'汉化'政策的试点,因此当地「併寺」似乎都先于其他省份开始。

2018年一份中共中央档案提到「清真寺合併」(「併寺」)政策,指示全国各地党委和国家机关「加强伊斯兰教活动场所新建、改扩建的规範管理」,清真寺应「压缩总量」、「坚持拆多建少」。

人权观察引述旅美回族穆斯林维权人士马聚表示,「併寺」是为了阻止民众到清真寺做礼拜,地方政府拆完宣礼塔和圆顶,就会开始拆除其他进行宗教活动的必要设施,例如沐浴大厅和讲坛。

马聚指出,当人们不再去清真寺,当局就会以此为藉口关闭清真寺,并在仅剩的「中国化」清真寺进行改造。「起初,他们会检查出席者的身份证。然后他们会安装监控摄影机⋯⋯ 对[不得进入清真寺的人员],包括共产党员和未成年人做标记。」

中国政府宣称,「併寺」政策旨在为穆斯林「减轻经济负担」,特别是在农村贫困地区。中国政府往往将这些地区的村民迁移、合併几个村子之后,就会针对清真寺行动。当局还说,让不同的伊斯兰教派共用一个礼拜场所,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团结」与「和谐」。

多年来,宁夏、甘肃、青海、云南等回族穆斯林地区都曾有村民抗议清真寺被关闭或拆除,许多抗议者被监禁或拘留。

中国有两大穆斯林民族,回族是8世纪唐朝时来到中国的穆斯林后裔,维吾尔族则主要居住在新疆。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指出,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在新疆破坏或摧毁三分之二的清真寺,约有半数遭到彻底拆除。

而在在与宁夏接壤的甘肃省,官员们不时宣布关闭、合併和改造清真寺。

2018年,甘肃政府禁止16岁以下人士在有「中国的小麦加」之称的临夏市参加宗教活动。2019年临夏电视台报道称,当局经过「艰苦细緻开展了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将其中一座清真寺改造成「扶贫」用途的「加工车间」和「文化活动室」。

学者汉娜・锡克表示,这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伊斯兰教的深刻恐惧,它要求穆斯林首先表现出爱国主义,并将任何"外国"影响的迹象视为威胁。

除了穆斯林,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和宗教群体也受到政府打压。几月,北京在官方外交文件中用汉语拼音「Xizang」取代了西藏的原名「Tibet」。当局还拆除教堂的十字架,逮捕牧师,并禁止网上销售《圣经》。

浏览其他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