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訪華:絕口不提「一帶一路」 修補對華關係後能否「重啟」新角色
国内新闻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訪華:絕口不提「一帶一路」 修補對華關係後能否「重啟」新角色

发表时间:

7月27日至31日,意大利总理乔治亚·梅洛尼(Giorgia Meloni)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她会见了中国权力排名最高的三个领导人: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强、人大委员长赵乐际。

在会见习近平时她表示,中国是应对全球紧张局势的「重要对话者」;会见李强后,签署了一项加强经济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

梅洛尼是意大利右翼政治家,2022年执政后退出习近平的标誌性对外政策「一带一路」倡议,此前意大利是唯一加入该倡议的G7国家。

2022年11月,梅洛尼与习近平在巴厘岛G20峰会期间进行了双边会谈;此次是她上任后首次访华。梅洛尼称,此行是为了「重启」意大利与中国的关係。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郝思诚(Austin Strange)向BBC中文表示,梅洛尼此行表明,儘管越来越多人认为与中国接触会带来经济、政治和其他潜在风险,但对一些欧洲经济体而言,与中国打交道而获得经济利益上的承诺依然颇为诱人。

梅洛尼带着自己8岁的女儿抵达北京开启访华行程。

上周日她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面,梅洛尼表示,「我很高兴来这裏展开本届政府的首次正式访问,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举行了数次高级别会议,这表明了我们开启新阶段的意愿,在我们全球战略伙伴关係建立20週年之际,重新启动我们的双边合作。」

会谈后,在梅洛尼和李强的见证下,中意两国签署三年行动计划,梅洛尼称其为「尝试新的合作形式」。

北京方面声明称,此举旨在增加两国在中小型企业在造船、航空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互利合作。

周日晚些时候,梅洛尼和李强出席了中意商业论坛,并在论坛上宣布了六项新协议,涉及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不同领域。

梅洛尼在论坛上说,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了一份工业合作备忘录,涉及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这些是「中国已经运作了一段时间的前沿技术行业……(中国)正与合作伙伴分享新的前沿知识」。

本周一,梅洛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与习近平会谈,她表示,「国际上不安全因素日益增多,我认为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为应对所有这些情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话者。

她说,两国必须 「共同思考」,以保持稳定和保障和平。

意大利总理办公室其后发布声明称,两国领导人讨论的问题包括乌克兰战争、中东局势进一步升级的风险以及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以及「从人工智能到应对气候变化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等一些最重要的全球治理问题。

习近平则敦促罗马和北京「秉持丝绸之路精神」,使东西方关係「重回新时代」。

他说,「双方都面临着共同发展的重要机遇」,并补充说,「北京欢迎意大利企业来华投资,也愿意进口更多高质量的意大利产品」。

意大利通讯社(ANSA)报道称,习近平还表示中国有意与意大利探索在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该国因此仍热衷于寻求与北京建立强有力的经济关係。

在梅洛尼访问期间,两国还共同纪念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逝世700週年。

值得一提的是,梅洛尼还在上述商业论坛上说:「中国在意大利的投资约为意大利在中国投资的三分之一。我希望以正确的方式缩小这一差距」。除了投资外,贸易也不平衡,去年双边贸易额达717.58亿美元,其中主要是中国对意大利的出口。

梅洛尼访华过程中,中意双方在公开讲话和声明中,绝口不提「一带一路」倡议。只有习近平在会谈时表示,「中国和意大利分处古丝绸之路两端」,「弘扬丝路精神」,但未直接谈及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

2019年,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签署「一带一路」倡议的七国集团国家,这引起了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担忧,认为这可能导致中国控制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

然而,彼时在野的梅洛尼长期以来一直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批评态度,梅洛尼称其为 「一个大错误」。2022年梅洛尼上台,2023年12月正式通知中国政府将于年底退出该倡议。

投资银行「那提西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阿莉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Herrero)向媒体表示,「每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都知道,中国是第一位的,而他们是第二位的,我不认为意大利作为七国集团(G7)成员希望与俄罗斯、巴基斯坦或斯里兰卡被归为一类。」

她补充说:「如果没有『一带一路倡议』(成员资格),梅洛尼与中国的接触就会处于不同的层次——不再是附庸,而是合作伙伴。」

不过,当时许多意大利公司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採取报复行动,影响它们在中国的投资或者与中国的贸易。

不仅如此,梅洛尼上台后还阻止一家中国国有企业控制轮胎製造巨头倍耐力(Pirelli)。

中国的国有化工巨头中化集团是倍耐力的最大股东,持有这家拥有151年历史的米兰公司37%的股份。

去年六月,倍耐力在一份致投资者的声明中对外表示,意大利政府已裁定,只有倍耐力老闆马尔科·特隆切蒂·普罗维拉(Marco Tronchetti Provera)控制的卡姆芬公司(Camfin)才能提名首席执行官候选人。

倍耐力还表示,政府已决定,该公司针对公司治理的任何变化都应接受官方审查。

在最近中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中,意大利也支持欧盟委员会提高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关税的决策。

早在2008年,梅洛尼作为已故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政府的青年部长,她曾敦促意大利运动员抵制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抗议中国的人权记录,尤其是在西藏的人权问题。

外界认为,这些都成为与中国改善关係过程中的阻碍。

但中国有可能不计前嫌,跟意大利修补关係——路透社表示,意大利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该国以前曾独自与中国进行过合作,并可能成为欧盟、G7等集团内部一个对华温和的声音。虽然意大利去年迫于美国压力最终退出「一带一路」,但罗马在周日签署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行动计划,表明它仍希望与这个亚洲巨人建立更牢固的贸易关係。

郝思诚(Austin Strange)解释,当前中欧关係正在恶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可能有动力与欧洲各国政府保持积极的双边关係,以压制欧洲大陆在某些问题上针对中国的努力。

曾倡导罗马在2019年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大利前政府官员米歇尔·杰拉奇(Michele Geraci)说,中国政府可能也会渴望摆脱最近的挫折。

「中国的目标是假装一切顺利,"他说。「他们对强调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并无太大兴趣。他们不喜欢这样,不喜欢大惊小怪。」

梅洛尼的公开发言似乎表明,意大利也有意向中国靠拢,并成为中国在欧盟中的朋友之一。梅洛尼称,「我认为,意大利也可以在(中国)与欧盟的关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此尝试建立尽可能平衡的贸易关係。」

但这并不意味着重启关係之路会一帆风顺。梅洛尼本人一直对中国持警惕态度,对中国的人权问题直言不讳,还指责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并警告欧洲在战略供应链中过度依赖中国公司可能带来风险。

即便是气氛颇为友好的访华之旅期间,她在上述商业论坛上对企业高管们说,「显然,我们不能掩盖严重失衡的问题,这对意大利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逆差」,并提到了改善中国市场准入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李强在会面时也表示,「希望欧盟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深化对话与合作」,「保护主义无法保护竞争力」。

浏览其他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