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橫跨日台政壇 性格鮮明的「親日派」
台湾新闻

李登輝:橫跨日台政壇 性格鮮明的「親日派」

发表时间: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在7月30日,因为併发症过世于台北荣总医院,享年98岁,台湾朝野许多人表示哀悼,日本媒体也以最快速度报道。

李登辉「亲日派」形象鲜明,生前在日本知名度很高, 2000年卸任总统后,20年内赴日9次,最后一次是在2018年去沖绳。李登辉每次访日都受到日本传媒关注。

他与日本政治圈保持互动,在台日间罕见。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等都与他有私交。

但带着「亲日派」标籤的李登辉在台湾和日本政坛也不乏批评者。

熟悉台湾人士大多知道,李登辉的「亲日」形象与他的教育背景有关。他1943年毕业于台北高校(现台湾师範大学)后,前往京都大学深造直到二战结束,搭船返回台湾,并就读于台湾大学。

李登辉生前曾表示,自己在22岁前是有日本籍的人,除了日本统治时代的日本名「岩里政男」外,学生时代爱读日文版的马克思着作同时,也喜好不少日本哲学家,崇拜西田多几郎、和辻哲郎与新渡户稻造等东洋思想,人生观受他们影响较深。

二战后,李登辉原本想治学,致力农业领域,去康乃尔大学(又译康奈尔大学)攻读农业博士时结交了不少台湾独派人士。但1968年回台湾任教后,李登辉被国民党在"吹台青"政策下提拔到政界任职,开始政治生涯。

当时台湾政治尚未解严,李登辉没有凸显其政治思想,在加入中国国民党后,一路顺风顺水做到台北市长、台湾省政府主席,最后成为前总统蒋经国时期的副总统,并在1988年继任总统,展开台湾民主化运动。

直到2000年卸任,并首次完成台湾政党轮替后,李登辉才开始高调参与许多台湾独派的活动,被国民党除籍。之后李登辉亲日色彩变得更加鲜明,并在2001年4月起正式展开访日活动。

李登辉一生的言行对亲中派来说不堪入耳,因为日本在二次大战侵略中国的行为是永远的历史伤痛。在李登辉访日或是就中日议题发表言论时,往往被斥为「卖国」或是「日本狗」。

比如中日两国间相当敏感的议题 — 靖国神社参拜,由于靖国神社恭奉许多二战时日本官兵牌位,过去日本首相在参拜或是或是单纯献花都会引发政治交锋。李登辉在2007年时曾去参拜因二战阵亡的兄长李登钦(日本名岩裏武则),当时中国新华社撰文称李登辉「暴露了台独分子的丑恶嘴脸」。

在日本与台湾都相当敏感的慰安妇议题,过去李登辉也曾于2015年撰文表示「慰安妇的赔偿问题已经解决」,当时马英九总统的总统府发言人陈以信曾批评李登辉「不是无知、就是冷血」。

在钓鱼台领土争议(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方面,李登辉曾表示钓鱼台在过去是日本领土一部分,只是在日本统治台湾时代被划分给台湾台北州等,遭到国民党籍人士和多方抨击。

在最敏感的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李登辉也曾质疑南京大屠杀的死亡数字有争议,同样为此遭到痛斥。

李登辉在台湾推动民主改革也与日本有某种关联。

台湾政治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教授李酉潭曾对BBC中文分析,李登辉曾宣称自己是用武士道「捨身取义」与基督教奉献的精神来推动台湾的民主化。或许日本政界有人对「武士道精神」感到受用,产生共鸣。

日本过去在明治维新后,快速成为现代化军事强国。但是民主主义的推动,要到二次大战后,麦克阿瑟将军在日本推动新宪法,方才赋予日本人民主自由与普选,并非日本人由内而外自发性改革,因此对于李登辉崇尚「武士道精神」推动台湾民主改革,日本有不少人产生好感。

李登辉卸任后勤于用日文写书与发表时评,也出了不少畅销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将李登辉的书列为2015年新年假期必读清单。

李登辉把日本当作宣扬自身政治理念的最好舞台,而日本的态度则比较微妙,在给李登辉提供发挥空间的同时,也需要顾及与中方修复和维护关係。

在不少人心目中,李登辉是个「前日本人」,他们对他去世表示哀悼,而不少对他生前言行无情抨击的人对他去世的反应则截然不同。

浏览其他台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