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大公投」即將舉行 你該了解的看點有哪些
台湾新闻

台灣「四大公投」即將舉行 你該了解的看點有哪些

发表时间:

台湾又将举行公民公投。包含「重启核四」、「反莱猪」、「公投绑大选」及「第三天然气接收站(三接)迁建」的四大公投案,即将在12月18日举行投票。此次攸关台湾重大民生及环保的公民投票,外界分析不仅将影响台湾政党政治,也与台美关係相关。

其中,台湾是否扩大进口美国「莱猪」(即含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的猪肉)是此次公投最受瞩目的议题。舆论普遍认为,公投结果对于台湾正在申请加入的国际经贸组织「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或者「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将造成很大影响。

美国华府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计划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表示,若「反莱猪」公投案通过,会重挫台美双边关係,TIFA将再次被搁置,任何美台贸易协定的进展将停滞。

不过,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南乐(Lev Nachman)向BBC中文说,据他观察,近几个月台美互动频繁,即便「反莱猪」公投通过,仍不会如舆论预期的那样严重挫伤美台关係。他说,这几个月美国参众议员频繁访台,美台关係持续升温,让他有上述判断。他说:「如果再早半年,我的答案可能会不同」。

BBC整理了台湾此次公投的争议重点,分析这些争论如何搅动台湾的政治及社会。

此次四大公投议题多为在野党国民党人士提出联署,执政党民进党则表达对四个公投案皆不同意立场。

根据台湾中央选举委员会统计,今年拥有公民投票权的人口约有1988万。《公民投票法》规定,若有效同意票数多于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达投票权人总额四分之一以上者即为通过。

台美为了美国「莱猪」及莱牛进口到台湾的贸易谈判历来举步维艰。台湾各党派及民众对美国肉製品的态度一直有很大差异。从2003年至今,台美各自历经了三位总统,在2012年,国民党前总统马英九宣布进口「莱牛」,「莱猪」则仍禁止进口到台湾。2021年,蔡英文政府宣布放宽进口「莱猪」,但国民党则随后提出公投连署,要求公投决定禁止「莱猪」。外界估计不论公投结果,相关争议仍将持续。

其中许多舆论称,「莱猪」的议题被认为与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有关。

2017年成立,前身为「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CPTPP目前计有墨西哥、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越南、秘鲁等八国完成批准程序,等待批准拥有完整会员的的另三个国家为汶莱、智利与马来西亚。该机制人口规模将近5亿(佔全球7%),总GDP超过11兆美元(佔全球13.1%)。台湾外交部称,CPTPP会员国总贸易值佔台湾贸易总值超过24%,对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十分关键。

2021年,英国及台湾都提出申请加入。

台湾外交部说,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包含香港)都接受含微量莱剂、符合安全标凖的猪肉进口,台湾也早在马政府时代即开放含微量莱剂的美牛进口九年,而且CPTPP的每个成员国都进口「莱猪」:「美国目前虽不是CPTPP会员国,但各国都在关注台湾的态度......美猪进口也是台美之间的重要议题,政府致力建构更稳定的台美贸易伙伴关係。」

不过,台湾政党「时代力量」批评蔡英文政府以台美关係和CPTPP「恐吓台湾民众」。他们说,英国今年1月申请加入CPTPP,9月28日也进入入会谈判,但英国并未开放「莱猪」进口。国民党中国大陆事务部主任林祖嘉也投书台媒称,台湾是否能加入CPTPP,决定在未来台湾能开放多少市场,「莱猪」应该不会是CPTPP会员国在乎项目,不该用牺牲民众健康做为代价。

公投提案方多半是亲国民党人士,目前国民党在民间全力动员支持者投下同意票。执政党民进党则对四议题表达全部反对意见,从总统蔡英文到副总统赖清德等人,也巡迴在全台演讲,呼吁支持者投下反对票。

本土派政党「时代力量」则与民进党意见相左,仅反对重启核四。台湾民众党则表示同意禁止「莱猪」入台以及同意「三接天然益电厂」迁离,但不同意「重启核电厂」及「公投绑大选」。

台湾中研院生医所何美乡教授则对说,台湾政府开放「莱猪」进口,该是宣示台湾食品检验标凖与国际同规:「为了要落实人民对『莱猪』的选择权,猪肉的来源在上、中、下游的食品通路,都有明确的记录与标示。至于儿童午餐、与军人伙食等这类团膳,终端食用者却没有机会执行他们个人的选择权,所以这类团膳,排除食用莱猪是最简单的方法。」

无论结果如何,此次公投在台湾已经掀起激烈的「蓝绿对决」。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张峻豪对BBC中文说,他不认为此次公投完全是台湾政治民粹化的结果。他分析说,国民党在去年总统选举大败,韩国瑜被罢免后,终于在最近成功动员并罢免了来自主张「台独」政党的陈柏惟,此刻将趁胜追击,在公投案试图继续挫伤民进党。另一方面,蔡英文总统也要试图在此次公投全力动员,避免公投结果落败,导致2022年开始,也就是就任半途就「执政跛脚」,此次公投是蓝绿动员操兵的战场。

台湾智库中经院「台湾东南亚国家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之前向BBC中文解释,《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议》(TIFA) 一直是目前台美之间最重要的官方经贸议题谘商平台,而美猪、美牛等议题一直是TIFA下多年讨论的问题。但她当时也说,重启TIFA后是否能继续发展至洽谈《台美双边贸易协议》(BTA),或甚至进入《台美自由贸易协议》(FTA),还有一大段距离,「因为不论BTA或FTA都涉及开放市场与关税谈判,都是更複杂且敏感的工作。」

华府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计划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则在最近一场会议向民进党人士分析称:「假设这项公投(反莱猪)通过,我们可能会再次回到没有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会谈的状态。」她说,反莱猪公投或通过,可能造成台美贸易致命性的冲击,外界可能会从美国贸易代表署听到的是:「正如我告诉过你,台湾根本不是一个可靠的贸易伙伴。」

对此,台湾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回应葛来仪发言时,称其说法「相当反映现在美国产官学界之看法。」

台湾外交部则说,台湾是否接受国际标凖并履行承诺,是进入CPTPP 等国际经贸机制及国际组织时,「各国观察台湾的重要指标」。

此次公投有两项都是攸关重大的环保议题。

其中亲国民党人士要求重启台湾停摆已久,位于新北市偏乡贡寮的第四座核能发电厂(核四),引发激烈辩论。

过去台湾核能发电厂的废弃材料(核废料)都置放在台湾东部的离岛兰屿——一个原住民族居住的小岛,多年来饱受批评。舆论现在认为,若核四厂重新运转,核废料存放地又会成为烫手山芋。目前,许多台湾各县市地方首长,不分党派都已表态反对核废料「来到我家」。此外,也有反对声音说,核四厂是盖在地震频繁的台北地震带上,对安全有疑虑。

不过,同意方则说,核电具备低碳与稳定供电等优点,可降低空气污染,对缺电的台湾也很重要。

另外一项是否要桃园「岛礁」地带的天然气第三接收站(简称三接)迁离也是焦点之一。提案方希望该天然气站撤出,但台湾中部许多民众十分盼望天然气站,能取代现在台湾倚赖甚深的中部火力发电厂。中部民众认为,火力发电厂所造成的空污,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

许多分析因此认为,影响台湾已久的环保问题终于在此次公投浮上台面:台湾正持续发展高耗能的半导体科技产业,但民间对于环保的要求也同样高涨。而且全球气候变迁下,台湾这两年遇到严重缺水的问题,已经将问题严重性凸显。

华府智库布鲁金斯协会(Brookings Institution)林夏如博士统计,在超过人口1千万的社会,台湾人均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八高,人均能源使用量甚至高于德国、日本和英国。而且,台湾有超过80%的能源供应,依然来自煤炭、石油或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只略高于5%。

她批评说,台湾使用再生能源的脚步仍落后,原因除了私人企业忧虑成本上升,台湾环保人士也有很多顾虑:「有人希望能加速脱离石化产业、反核运动者则要求关闭现有的核能电厂,还有些比较传统的环境保育者,则是反对任何会伤害环境的能源生产方式。即将来到、而且备受争议的藻礁公投,便让上述分歧清楚地浮上了台面。」

无论立场如何,虽然台湾政府这几年持续提出风力等绿色能源政策,但此次公投仍将考验台湾民众的环保意识能否与国际接轨。

浏览其他台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