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财政部去年底公布了2020年「海关进出口贸易初步统计」资料,其中出口中国大陆货物佔比创历年新高达43.8%,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于当地经济是否「依赖中国」,或两岸经济是否应「脱钩」等问题的激烈辩论。
在台湾股市破新高,经济成长的当下,不同立场的阵营对台湾的经济成长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根据资料,2020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含香港)出口达1,367.4 亿美元,佔台湾总出口值的43.8%,较2019年同期约951亿美元增加了14%。
出口最大宗的仍是「电子零组件」,增加了20%左右,达207.6 亿美元,特别集中于积体电路(集成电路),譬如晶片(芯片)产品等等。紧接在后的是「资通与视听产品」增加了 58.4 亿美元(增加15.1%),之后则是光学器材增 加了2.5 亿美元(增加2.4%)。
确实,根据同份资料显示,去年台湾出口货品中,半导体佔关键角色。
台智库「中华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徐遵慈对BBC中文分析,2020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成长快速,佔比增加的其中一个原因是2019年台湾对大陆出口衰退4.1%,因此基期较低;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中贸易战以及全球半导体产能吃紧,中国大陆自2019年就开始囤积以及扩大採购半导体,导致对台湾出口旺盛的半导体需求激增」。
许多分析指出,在美中贸易战的背景下,由于中国大陆的公司希望终止对美国的技术依赖,并且更换掉因为美国制裁而不再提供的零件,开始转向台湾购买产品,因此台湾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在2020年一直出现增长。
譬如,根据台湾官媒中央社2020年9月公布的出口数据,台湾以急件运往中国两家主要公司,分别是华为和中国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国际的产品出现增长。
台湾半导体领头羊「台积电」(TSMC)去年7月至9月收入的22%来自中国大陆。根据美国媒体彭博社报导,由于全球晶片大厂英特尔(Intel)7纳米制程研发落后,台积电股价不断高涨,市值达到 4,100 亿美元,挤入全球前10大市值公司之列。
然而,此数据公布之后,还是再次引起台湾政党及舆论的激烈辩论——即台湾经济是否依赖中国大陆,以及台湾能否与中国大陆经济「脱钩」的老问题。
在野党国民党抨击蔡英文政府称,过去民进党批评国民党政府政策「亲中」,但据统计显示,马英九在任时,台湾对大陆出口的比例(该党称为出口依存度)比蔡英文执政这几年来还低。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罗智强便在脸书批评蔡政府将台湾「出口锁入了中国大陆」。
但是,民进党则反驳称,所谓对中国大陆出口贸易金额增加,是反映民进党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台湾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的结果:「例如台积电技术领先全球,资讯与通信科技(ICT)产品佔台湾整体出口超过一半以上」。
除了两党相互抨击之外,台湾舆论也对此议题热切回应。
2020年12月在厦门与台北两地举办的「2020两岸企业家峰会」视讯会议中,中国国台办代表便向台商喊话,称若「没有『祖国大陆』发展机遇带动,台湾经济将难以维持正成长」。
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开幕致词信也说,中国大陆「将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让台企台胞有更多获得感;将经济合作『蛋糕』越做越大。」
然而,台湾南台科技大学财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对BBC中文分析称,出口数字达四成,实际上是「数字迷思」,重点是什么产品卖到了中国大陆。
朱岳中以中国大厂华为为例子说,去年九月华为被美国制裁,台湾厂商无法向大陆出货,当时台湾虽然丢了一百多亿美元的订单,但10月及11月的出口金额创了台湾出口历史新高。朱岳中质疑,「这些精密晶片目前仍是中国大陆无法自行生产的必需品,所以到底是谁需要谁?」
不只是政党,台湾舆论也对此话题争议不休。最近台湾媒体转发韩国媒体《朝鲜日报》去年底刊登的一篇分析文章并展开讨论。该文批评韩国总统文在寅的防疫政策失败,指其经济政策过于倾中,疫情发作后经济不断衰退。文章称,台湾防疫成功,配合「台商回流」与中国大陆市场「脱钩」等措施终使台湾经济出现多年不见的荣景。
不过,长期研究亚太经贸的徐遵慈认为,一般说来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与中国对外出口是呈现「连动」关係,不适合解释成谁依赖谁较多的问题。
她说,2020年中国出口旺盛,就必须从台湾进口更多电子零配件或半导体去组装或製造成终端产品出口,「因此这种供应链上下游的关係,不是谁依赖谁较多的问题。若一定要比较,可以说是台湾依赖中国市场甚高,中国则高度倚赖从台湾进口的科技和电子产品」。
徐遵慈认为,台湾更要关切的是对特定产业或产品出口集中度高居不下的问题。
来往两岸三地的金融业主管雷小姐(经要求化名)问道:「在全球化贸易兴盛的时代「,有谁能不依赖进出口?她对BBC中文强调,「就像中国仍然需要澳大利亚的煤炭,苹果公司仍需要中国的低成本代工供应链,贸易出口多半是照着全球化的管道在运作才是」。
对于未来两岸经济走向的问题,徐遵慈判断,在未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趋缓后,随着全球供应链的移动,以及台商过去几年开始将产能自中国大陆转移到东南亚及南亚(譬如印度),未来台湾对中国出口的快速成长及比重应该都会减缓。
此外,将来亚太区域内贸易的流向变化,譬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如果在2022年生效后,中日两国贸易可能增加,也会对两岸日后经贸有所影响。
根据数据,到目前为止,去年美国是台湾出口佔比第二大的国家,达460.4 亿美元,佔台湾总出口值的14.7%,并持续增加。相关分析因此指出,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一些原本与中国厂商在美国市场竞争的台湾厂商,拜贸易战之赐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