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卿蓬佩奧卸任前再打「台灣牌」恐引北京反制 美台外交的機會及挑戰
台湾新闻

美國務卿蓬佩奧卸任前再打「台灣牌」恐引北京反制 美台外交的機會及挑戰

发表时间: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上周六(1月9日)突然宣布,解除在美台关係上「所有自设的往来限制」引起各界议论纷纷。

根据蓬佩奥的声明,过去美国对本国外交官、军人和其他政府官员与台湾方面接触的内部规範(internal guidelines)是「试图安抚北京」,但现在不再这样了,行政机构部门该认为此前的「接触指南」(contact guidelines)都该视为无效。

蓬佩奥在离职前夕突然宣布上述消息,引起国际外交上的不同解读和讨论。

台湾外交部发文公开感激美国继续深化台美关係。但中国官媒《新华社》则发文抨击蓬佩奥等人违反国际规範,「将「台湾牌」打到如此没有下限,其用心可谓歹毒」。

不过,在华府的智库「全球台湾研究中心」(GTI)主任萧良其(Russell Hsiao)则对BBC中文分析称,美国国务院这些过时的内规早就该撤销。他说,出自对于一个「威权国家的尊重,这些规定不公平地对待了台湾——一个可靠的、且民主运行良好的美国盟友。儘管华盛顿和台北之间的关係是非正式的,但它们仍应有尊严和受到尊重地进行。」

蓬佩奥宣布解除禁令之后,周一(11日)美国驻荷兰大使胡克斯特拉(Pete Hoekstra)邀请台驻荷兰代表陈欣新前往美大使馆会面。而后续效应,包含中国是否大动作反制都引起外界关注。

在上周六(1月9日)的声明中,蓬佩奥说,美国国务院曾经对美台外交官员之间的沟通制订了複杂的限制。

他说,「今天我宣布,我将解除所有这些自设限制」,「今天的声明是承认美台关係不需要,也不应该,受到我们恆定官僚机构自设限制的束缚」。

蓬佩奥此举在解除过往美国国务院内对台湾交往限制的所有「内规」,过去美国国务院对行政单位所颁发的台湾「接触凖则」也都作废。​

蓬佩奥在声明最后称:「我们两个民主政权分享了个人自由、法治和对人类尊严的尊重等共同价值。今天的声明见证了,美台关係没有必要、也不会,因长久以来官僚体系的自我限制而束手无策。」​

研究台美关係的社团「美国台湾观察站」(US Taiwan Watch)位于美国,该社团发文评论蓬佩奥的宣布意义重大。他们解释说,过去美国国会通过的《台湾旅行法》,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要呼吁「行政单位」(主要是国务院等)解除「内规」,让台美双方高阶官员得以互访,因为到目前为止,台湾主要政府高层无论于公或于私 ,都不能正式踏入华府官方机构。

但是,最近美国会刚通过的《台湾保证法》,也建议美国行政单位在该法生效180天内,重新检视对台交往凖则及内规,并向参众两院报告。因此,这次由国务院国务卿自行宣布,解除一切过往内规和对台交往的限制,格外引人侧目。因为这表示,过去几年美国国会部门一直呼吁的事情终于获得实践。

然而,相关分析都强调,这并非代表台湾可与美国「建交」。因为目前美国行政单位与台湾的往来,仍依照《台湾关係法》之规定,由美国国务院在台湾成立的民间机构,「美国在台协会」(AIT)负责。

声明又强调,美国和世界上许多伙伴维持 「非官方关係 」——台湾也不例外。「​​换言之,美国和台湾仍旧维持「非官方」关係,且行政单位之间的往来还是得透过美国在台协会进行」,尚未达建立官方关係的程度,「美台观测站」解释。​

在蓬佩奥发言后,中国官媒「新华社」立即发表评论,抨击蓬佩奥是「史上最差国务卿」之外,并重申北京不会旁观:「这些政客在台湾问题上如此不择手段,无非是想转移矛盾,最后捞点『翻本筹码』,根本不考虑中美两国关係与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中国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向纽约时报分析,估计北京将对蓬佩奥的声明作出强势回应,以向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发出一个信号。「拜登需要看到宣布造成的损害,这样他才会採取紧急措施扭转局面。」沈丁力说。

曾在美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任职的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梅迪洛斯(Evan S. Medeiros)则告诉纽时说,此举可能不会有任何实际影响:「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宣传噱头」,「本届政府将在两周内结束」。

​无论如何,在蓬佩奥宣布取消禁令之后,有消息说,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会到台湾访问,卸任前夕她会带来什么信息,北京如何反制,都引起印太地区周遭国家的注意。萧良其对BBC中文判断,在北京不断压缩香港政治空间的当下,克拉夫特此次拜访如果成行,会是事关港台两地的重要事件。因为「众所皆知,香港是北京处理台湾的垫脚石。」

在历史,台湾执政高层欲正式访美,或在台与美国官方正式互动确实限制重重。

1995年,台湾开放首次民选总统的前一年,彼时为台湾总统的李登辉以「私人名义」获邀访问母校康乃尔大学并发表演说,引起全球关注。李登辉获外媒以民主先生(Mr. Decmocracy)讚誉,但也引起中国强烈反弹。1996年中国在台湾外海试射多枚导弹演习,引起海峡局势紧张,美国自波斯湾加派「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前往台湾外海,与「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会合,最后稳定住局势。

事实上,当时李登辉访美原先并不获得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同意。

但在李登辉于美中关係当时紧张时见缝插针,并同时支付数百万美金于卡西迪公关公司(Cassidy)强力于美国国会游说,成功让参众两院不分党派几乎全票通过,邀请李登辉访美,克林顿在国会压力下同意。李登辉因此成为是史上首位进入美国的台湾时任元首。

之后,中国崛起世界舞台,与美国政治经济互动更深,台湾总统要访美或过境美国,高层官员要在美台两地与美国官员正式或私下互动,限制都越来越多。

2015年,国民党及马英九执政时期,台湾驻美代表沈吕巡在元旦当天率领台驻美官员和侨胞,在华盛顿双橡园举行台美断交后的首次升旗典礼。

据台媒报导,由于双橡园是中华民国政府过去和美国断交前的的驻美大使馆,具有象徵意义。当时台湾总统府事后称这象徵台美友好关係更上一层楼。

台湾此举引起北京强烈抗议。

美国国务院当时亦立即称「我们事先不知道会在双橡园举行升旗典礼,这个典礼不符合美国政策,我们仍信守以《美中三公报》和《台湾关係法》为基础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美国政府人员以任何身分出席典礼」。

奥巴马政府随后在国务院立下多项内规,规範台湾官方与美国官员的互动:包括禁止台驻美处人员进入国务院大楼、以及台方在双橡园升旗;禁止在美国政府机构内展示中华民国国旗、军事交流时也须移除中华民国国旗,以及不能在社群网站张贴中华民国国国旗等「推广台湾主权」的信息等等。

这些禁令在特朗普执政后逐步开放,特别是美中贸易战正酣,台湾获得许多外交红利。这几年来,解除的内规包含让台驻美代表处人员进入美国国务院大楼,譬如驻美代表萧美琴履新时进了国务院与高层会面,并公开照片。即将来台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也在纽约与台湾驻纽约办事处代表会面餐叙等等。

但是,特朗普政府即将离开白宫,未来拜登政府是否会持续热络于美台互动 ,又是否会冷落并消极施行这些惠台法案,都是各界关注焦点。

浏览其他台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