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當選台灣國民黨主席,黨內親中反美路線之爭持續
台湾新闻

朱立倫當選台灣國民黨主席,黨內親中反美路線之爭持續

发表时间:

台湾百年政党国民党9月25日举行党主席选举,周六(25日)晚公布结果,前任党主席朱立伦当选。

截至台湾当地时间7时半,点票结果显示,朱立伦得到8万多票,统派学者张亚中、现任党主席江启臣和前彰化县县长卓伯源分别约6万多、3万多及5千多票落败。37万党员中,约5成多人投票。

朱立伦发表胜选感言时说,国民党不会畏惧任何民进党的标籤,将重建两岸交流及沟通管道,在党章的规範下与对岸交流,并将重新开启国民党驻美办公室。

他投票时说,一定会团结国民党,希望大家枪口对外,真正的对手是民进党,期望打嬴未来的选战。他回应「九二共识」问题时重申,自己一向讲得非常清楚,也最遵守党章规定,意味即会继续以「九二共识」为基底的两岸论述路线。此前他表示,国民党希望维护两岸和平,「就不是东怕西躲」,未来会恢复两岸的联络管道和交流平台。

现任党主席江启臣傍晚在党中央发表谈话时承认落败,并恭喜朱立伦当选。他表示会率领一级党务主管总辞,并指定副秘书长李彦秀成立交接小组,力求9月底前完成交接,在新任党主席的领导下向前冲刺。

张亚中表示,代表自己路线和理念没有被接受,他感到遗憾。

分析说,朱立伦获胜后,国民党未来仍然充满挑战,包括能否团结党内不同的势力,以及在中美之间找出自己的路线。

朱立伦当选象徵「国民党主流」路线击退了以急统路线异军突起的统派学者张亚中,但后者在党内挟着许多「韩粉」以及老党员带来的压力,反映出国民党在2024总统大选前,党内对于两岸路线以及与美国关係的路线之争及分裂继续加深。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邱师仪向BBC中文说,朱立伦代表传统国民党路线,政治性格过于保护自己,很难在任何议题上有所突破。他认为,朱获胜代表国民党改革失败,将慢慢被台湾政治边缘化。

美国德州山姆休士顿(Sam Houston)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说,国民党基本的问题是在2016年失去执政权而失去行政资源后,有没有落实重返执政的决心。

翁履中告诉BBC中文,国民党身为在野党,手上失去了许多分配资源能够培养人才,而国民党党产已经被台政府收回,手上财力资源更少,许多党内年轻菁英,宁愿去与国民党友好的金融企业或对岸担任高级职位,也不愿意去地方政治深耕吃苦。

此次选举,异军突起的台大学者张亚中,是长期被台湾舆论称为「统派」学者,意外获得许多国民党内党员,在中高年龄的老党员及「韩粉」声援下,多次在民调拔得头筹,并猛烈抨击朱立伦的两岸立场,再次引发了国民党内党内「亲中」或「反美」的路线之争。

张亚中在选举时公开政见称,若获胜将代表中国国民党,以「台北中国」为称呼,与北京签署「两岸和平备忘录」。朱立伦则抨击他的急统路线,不利于国民党未来。

确实,朱立伦的获胜,也让外界开始关注国民党未来两岸路线的走向,包含他能不能抵御国民党内亲中反美的强烈意见。

外界留意到,朱立伦这一年来不断强调国民党与美国的关係,4月初,他说,「中华民国一向坚持自由民主,亲美或亲民主是我们一定要做的,不光是美国、也包括英国和欧盟等民主阵营国家,这不是我在打亲美牌,而是全民的共识。」

在今年8月2日发表的参选声明中,朱立伦便称台湾需加强与美日两国友好关係,并批评称国民党这几年来关闭华府办公室不明智,他当时说,若自己当选党主席,会在上任第一天重启国民党在美驻点。

现任党主席江启臣团队则向台媒说,国民党一直没有跟美国疏离,与美国在台协会(AIT)高层联繫从未中断,「反美猪不代表反美」。

朱立伦与美国关係不错的形象,一直在台湾政坛的焦点之一。在此次党主席选举,张亚中再提朱与美国的友善关係,并质疑他是否为美国「线民」。

这控诉起因在2011年洩露美国外交公文的「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中多次提及朱立伦与时任AIT处长甦棣(Stephen M. Young)的会面纪录。

据台媒「民报」整理维基解密资料,从2008年开始,时任桃园县长的朱立伦多次与美方交换政治意见,以及向美方提及国民党党内政治人物意见及内部辩论,被美方称为友善美国的政坛明星,是美国在国民党的「insider」。

据台媒联合报称,张亚中批评,朱立伦有可能代表国民党角逐2024总统大位,他对国家的忠诚度当然需要被检视。

回应抨击,朱立伦说是网路上有人恶意冠他是「美国线人」或「美国线民」,他说:「台湾是民主社会,网路的恶意攻击,没有常识的事情太多了。而且指控他的理由是AIT处长常常找他还有立委们,全台湾每一个立委每一个县市长,哪有一个AIT处长没找过的?」

在2009及2012年间担任AIT处长的司徒文 (William A. Stanton),则告诉BBC中文,他同意,在纽约求学多年朱立伦是国民党内有实力的政治人物中,对美国态度最为友善也最国际化的一员。

BBC无法核实维基解密网站公布的内容。

事实上,这场国民党党内主席选举,一开始并没未引起太多关注。但越接近选举日,因为张亚中在选举间的言论,突然爆红,声势上涨,这场选举也开始成为各界焦点。

各界关注张亚中现象是否象徵国民党继续分裂,也就是急统,甚至将「一国两制」放在政策规划的张亚中路线,是否将继续排挤国民党内本土派及年轻党员。

张亚中在这次选举提出,若当选后会带领国民党与习近平谈判,签署「两岸和平备忘录」,持续开放两岸交流。他向台媒说:「中国可能签署和平备忘录后毁约,但不能因此就不努力,结婚也有可能离婚,这都是事实」。

「我提倡的『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之后的政治安排』,此刻两岸尚未统一,怎么会直接跳到『一国两制』。」他补充。

然而,根据2019年底,台湾《天下杂誌》针对1073位台湾公民的民调结果,20到29岁的台湾人有超过80%自认是台湾人,主张「台湾独立」者首次超越「维持现状」。同时有高达90%的人表示,「一国两制」不适用在台湾,认为适用的人数仅2.8%。

AIT前处长司徒文之前接受BBC中文採访称,国民党当下处境艰难。若不断以「九二共识」为核心政见,难再吸引多数台湾选民:「北京这几年间已改变了游戏规则。在2019年的香港示威中,一国两制已经被埋葬,从北京布局全球的战略来看,不可能接受台湾任何执政党与美国太亲近。」

司徒文同意,国民党希望还如同过去,美中关係和睦时,担任两岸的桥樑或左右逢源是水中捞月。

对手民进党台北市议员,同样出身外省族群梁文杰说,张亚中并未在意国民党之后能拿下多少民意代表,能否赢得地方选举,他念兹在兹的就是签署两岸和平协议,未来张亚中路线若继续挤压国民党,台北市长柯文哲领导的民众党可能吸收掉国民党裏头的本土派系。

邱师仪则告诉BBC,张亚中如同许多老国民党党员等那些在台湾出生的外省世代,对中国有怀旧情怀,但对民主认知不清;对于台湾几十年得来不易的民主生活方式并不在乎,反而自认为自己可以与北京协商,起因对于中共的本质认识不清,且一厢情愿:「最好的例子就是香港。」邱师仪补充。

浏览其他台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