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和台湾相继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议(CPTPP)的消息,使自由贸易协议再次成为新闻热点。
就在中国提出申请的前一天,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签署防卫协议AUKUS,建立新的安全伙伴关係。中国举动背后的政治意义引起更多关注。
国际间分析人士普遍认同的一种看法是,中国申请加入CPTPP,是要在这个美国启动却中途退出的自由贸易协议中争取领导地位和作用。而台湾此时提出申请,也被认为与美中关係紧密相连。
BBC中文梳理自由贸易的起源和现状,以及在国际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
自由贸易协定是两个或更多国家之间的协议,以减少国与国之间的进出口障碍。在自由贸易政策下,货物和服务可以跨国界交易,政府只设定很低或者完全废除限制跨国贸易的关税、配额、补贴或禁令。
与自由贸易相对立的概念是贸易保护主义或经济孤立主义。
不过有自由贸易政策或协议的政府不一定放弃对进出口的所有控制或消除所有保护主义政策。因此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很少有自由贸易协定导致完全的自由贸易。
亚当·斯密,这位18世纪的英国着名经济学家,被许多人看作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奠基人和自由贸易的倡导者。
他最广为人知的理论是「絶对优势论」,即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絶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不具有「絶对优势」的产品。
这位出身苏格兰的经济学家举例说,苏格兰可以用暖房栽培葡萄,然后酿出上等美酒,但成本要比国外高30倍。如果苏格兰禁止一切外国酒进口而坚持自己生产,那就十分荒唐可笑。
但后来英国另一位着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提出了被称为「相对优势论」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絶对优势论」无法解答的自由贸易的问题。
其重点并不是某国比其他国家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是某国即便比贸易伙伴效率更低,却仍然能在製造某种产品方面有相对优势。
如果两个国家在所谓「机会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贸易,集中于他们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他们最终都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纵观国际贸易史,可以看到近代以来一直有两大阵营,其一主张自由贸易,在这一阵营推动下造就了当今全球化的主流,世界各地签订了无数个自由贸易协定。
而另一阵营主张贸易保护主义,认为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如果完全自由贸易,必将导致部分国家的产业发展受阻。
二战以来的数十年中,主张自由贸易的浩蕩主流中保护主义时有抬头,而且实际上,没有哪个国家完全推行自由贸易,所有国家都会为保护本国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实施保护政策。
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简单而言是开放本国市场来换取进入别国的市场。但如今自由贸易的关键争议是:自由贸易真的创造了双赢?还是有输有赢?
至少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时期,外界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关係中是赢家,而美国是输家,因此特朗普政府要通过增加关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美国工人谋福利。
另一方面,中国承认是自由贸易的受益者同时强调也是贡献者,包括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都多次表示,中国将「捍卫」自由贸易。
国际间第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科布顿-谢瓦利埃条约(the Cobden-Chevalier Treaty)在1860年1月23日签署,签署国是19世纪两个工业大国——英国和法国。
随后,英国和法国又和其他欧洲国家签署了降低关税的商贸条约,从而使西欧各国走上自由贸易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47年,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挪威、新西兰以及中华民国在内的23个国家共同缔结了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该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
迄今,除了有164个成员的世界贸易组织之外,国际间有多个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议,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包括: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资料,签署了最多贸易协议的国家是欧盟成员国,分别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贸易协议达46个。
与欧盟国家相比,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并不多,只有14个;美国与欧盟之间也没有自由贸易协定。
脱欧后的英国仍然有35个贸易协议,在「全球英国」政策下,英国正在积极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还提出了加入CPTPP的申请。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达成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
但世界上贸易协定最少的国家集中在非洲和中东地区。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社会似乎有一种共识,那就是自由贸易利大于弊,率先走入自由贸易协议的北美和欧洲,无论是政界还是经济人士都积极推崇国际自由贸易政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签署了北美墨自由贸易协议,美国还支持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增大,特别是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对中国戒心从十年前的「重返亚洲」战略防範布局演变到几年前的贸易战。
把贸易纳入两国竞争领域早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就已经开始。如今中国和台湾都申请加入的CPTPP,前身就是奥巴马2010年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提出的一个自由贸易协议提案——泛太平洋伙伴关係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
此协议的初衷是奥巴马政府亚洲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旨在强化亚太地区美国盟友与华盛顿的纽带,抗衡亚洲最大经济体中国。但随着特朗普退出这一协议,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布局仍未到位。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中贸易战持续了几年。虽然美国新一届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贸易不再是两国最引人关注的矛盾,但实际上围绕贸易的实力较量并没有停止。
如今中国申请加入CPTPP,美国会如何对应?
国际舆论的一种普遍看法是,美国只有加入CPTPP才能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帮助制定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同时确保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