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冷靜」應對軍事衝突風險的三個原因
台湾新闻

台灣民眾「冷靜」應對軍事衝突風險的三個原因

发表时间:

随着中国大陆军机进出台湾防空识别区的频率增加,国际间相应而来就防卫台湾发出的声音也日趋高调。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台海局势已经进入数十年来最紧张的时段。

然而,从民调结果看,普通台湾人似乎并未跟随政客和媒体的定调而变得更加「慌张」,而多数继续对诸如「军机扰台」之类的报导淡然处之。近期也有专家和媒体开始关注到这种现象。

BBC中文特此综合专家分析、梳理台湾人对军事冲突风险比较「冷静」、「无感」的三个原因。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一再重申,中国对台湾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必定完成统一目标」。呼应着领导人讲话,解放军频繁派出军机「扰台」,并进行渡河、抢滩、登岛等演习项目。

与此同时,台湾总统蔡英文则表示,「两岸互不隶属,台湾人民不会在压力下屈服」,台湾会继续充实国防,展现自我防卫的决心,「确保没人能逼迫台湾走向中国设定的路径。」

长期一直採取「战略模糊」策略的美国,虽然始终表示希望避免两岸现状改变,但总统拜登却数次说出美国会「防卫台湾」的话,儘管白宫发言人每一次总统讲话后都试图低调回应外界质询。

与政客、名嘴的激烈言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台湾民众对「武力威胁」、「武统论」等说法则相对冷静,日常生活也一切照旧。最近中国微博有传闻说台湾人因为害怕战争而大肆採购民生必需品,有台湾人则回应说,感觉哭笑不得,因为每日所见所闻根本没有什么恐慌战争或抢购的事情。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近期撰文说,台湾人对两岸局势紧张升高、甚至有军事冲突的危险「保持警惕」、但「并不惊慌」。

究竟是什么让台湾人「处变不惊」,或是对战争危险比较「无感」呢?

最简单来说,面对中国大陆军事威胁仍然比较冷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普通台湾人不相信两岸会发生战争。

台湾民意基金会最新的民调显示,虽然近期中国军事动作频频,但只有2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迟早会武力攻台,高达64%的人认为两岸不太可能会发生战争。

儘管中国军机频繁「扰台」,以及国际间对台海局势的紧张持续关注,大多数台湾人还是继续认为两岸不太可能会发生战争。既然不会发生战争,那么当然也就继续保持冷静、不会惊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照该基金会2019年11月所进行的类似调查,同意中国迟早会武力攻台的人增加了12.1%,不同意者减少了13.1%,从中可以看出,认为中国可能会武统的人有越来越多的增加趋势。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在非盈利性网络媒体「对话」(The Conversation)发表文章称,台湾人面对中国武力威胁能保持冷静的原因来自于数十年以来对中国武力恐吓的「司空见惯」和「恐惧疲乏」。

他说,许多台湾人认为中国的武力威胁只是一种「秀肌肉」,「虚张声势」做给别人看,而不是真的要展开全面攻台战争。

宋文迪在另外一档播客节目中套用寓言「狼来了」解释台湾人的「冷静」。他说,中国第一次说要武统台湾,人们可能会严肃看待;说两次,继续严肃看待。等到说了第一百次,其中某个节点上,人们肯定会要审视其他因素、不再单单听言语,来判断中国的用意。

确实有台湾民众近期对媒体表示,「不会担心爆发战争,因为台湾从小到大都是这个样子,就像是地震常常会发生,但你不会因为这样天天就害怕。」

还有台湾人认为,在现今的国际局势下,不是说中国一个国家想打就能打,还要考虑到国际上的因素,以及动武的可能后果,战争的代价等后续问题。

但是,也有台湾民众对中国的武力威胁感到无奈,认为中国要不要、会不会动武也不是一般人能有办法解决的,还是顾好三餐生活比较实在。

宋文笛表示,台湾人面对中国武力威胁能保持冷静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回报递减法则」。

台湾人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已经「见怪不怪」,中国用武力恐吓的手段早已不是新鲜事,台湾长期处于中国持续不断的武力恐吓和外交压力之下,早已经习惯而且渐渐越来越「无感」。

早在1996年台湾首次举行总统全民直选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对台湾外海发射多枚导弹,当时还引发了台海导弹危机,美军后来派遣尼米兹号和独立号两艘航空母舰通过台湾海域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

从此之后,中国持续不断对台湾实施军事演习,包括派遣军机飞越台湾防空识别区,在关键时刻释放信息警告台湾不要跨越中国设定的「红线」。

正如喊「狼来了」一开始可能还有人信,喊久了也就没有人会当真,这也就是所谓的「回报递减」,投入生产的收益会随着产量增加而递减。

最近中国商务部发出通知,鼓励居民储备生活必需品,不仅要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还要应对突发状况,引发大规模抢购潮,官员被迫出面澄清物资供应完全有保障。不过,中国有不少网友自行「脑补」,网传要打台湾了,或是又要封城了,一时之间各种揣测甚嚣尘上。

不只如此,还有微博传言台湾人因为害怕战争爆发,也开始囤积民生必需品和求生物资。但消息传到台湾后,却有台湾人表示哭笑不得。

前立法委员郭正亮就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台湾人「大肆採购」是为了要赶着花掉政府免费发放的振兴五倍券,另一方面可能也担心物价上涨,因此会先买一些家庭用品回来放。

也有台湾人说,台湾每到周末各大卖场本来就会有许多购物人潮,如果碰上促销活动更会出现排队盛况,这是经济活络的表现,跟抢购或囤积物资没有关係。

不论两岸哪一边的人民真的在抢购或囤积应急物资,可以确定的是,围绕着台海是否会爆发战争的话题,短时间之内还会持续热闹下去。

浏览其他台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