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自去年一月上任以来四度公开表态愿防卫台湾,并再一次在发言后由白宫官员出面表示政策无变。外界关注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有学者认为拜登是「零成本」吓阻北京。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9月18日接受电视专访时表示,若台海发生「前所未有的攻击」(unprecedented attack),美军将出兵协防台湾。华府官员在访问播出后强调,美国对台政策不变。
美国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20日进一步指出,拜登为人直率,当时只是回应假设性问题,以往也有过类似的回答,有关言论并非反映华府有任何政策改变。
他重申美国并未改变「一个中国」政策,持续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希望维持台海和平稳定,又指「当美国总统想宣布政策改变时,他就会去做,但他还没有做」。
美国印太政策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19日被问及拜登是否收回言论(walk back)时,他表示不认同,指拜登的意思很清晰(speak for themselves),并重申美国政策没有改变。
外界关注美国是否改变对台「战略模糊」政策,转而趋向「战略清晰」。「战略模糊」即美国政府在台海问题上立场模糊,不表明会如何应对北京攻台;而「战略清晰」,则是美国明确表示中国对台使用武力时的回应政策。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亚太研究国际博士课程的助理教授南乐(Lev Nachman)接受BBC中文访问时指,一般人对「战略模糊」略有误解,该政策并不是指美国立场永远模糊,而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较可能保卫台湾、某些情况下较不可能。「拜登说的『前所未有的攻击』相信是指无缘无故的攻击(unprovoked attack),美国在这情况下保卫台湾并没有牴触一直以来的对台政策。」
南乐续称,总统不能单方面改变美国对台政策,「2001年布什也说过会协防台湾,2016年特朗普甚至跟蔡英文通电话,但他们都没有改变美国的政策」,目前没有实质例子显示「战略模糊」有变。
这次是拜登四度公开表态防卫台湾最明确的一次,而且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60 Minutes)的预录专访中发表这番言论。他受访时被问到「关于你对台湾的承诺,中国的习主席应该知道什么?」,他回应指美中两国认同签署已久的文件,又强调美国有「一个中国」政策,而台湾可以自行判断其独立地位,「我们不是在鼓励他们独立,我们不是,那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主持人接着问美军会否防卫台湾,拜登回答:「会,一旦发生前所未有的攻击。」主持人追问:「所以讲清楚一点,是跟乌克兰不同,美军,即是美国男男女女,会在中国入侵台湾时保卫?」拜登说:「是。」
南乐形容,拜登的直率表态「令人担忧」,会对美国的外交官造成困扰。「『战略模糊』行之有效的重点在于,有建设性的政策,但要低调地做,拜登这样强烈的措辞会製造混乱,每次都要白宫官员澄清。要么他是外交天才,精心部署这个安排,要么就是他不够熟悉美国对台政策,我倾向相信是后者。」
不过,有学者认为有关做法是经过精密盘算的。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向BBC表示,拜登连续四次表态已成为持续一贯的模式,「现在美国国家利益的优先是处理中国,处理中国不懂台湾,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拜登前三次说美国将保护台湾,分别是2021年8月、10月和今年5月。
叶耀元指出,从8月初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问台湾、上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2022台湾政策法》,再到拜登的最新言论,都显示美国对台政策朝向「战略清晰」的方向去走,而且行政立法已取得共识。
他说:「很大程度是从俄乌战争学习,美国对乌克兰战略模糊,甚至是更明确的不给安全保障、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但无法阻止普京侵略乌克兰。美国国务院会想,如果对台湾也是玩『战略模糊』,中国会不会误判情势对台动武?美国核心原则很简单,就是不想中国发动战争,过去表面上不去说明白是给中国一个台阶下,可是这个台阶套用在乌克兰是没有用的,会不会把这个台阶套用在习近平也是没有用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要淡出『战略模糊』去吓阻中国。」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也认为「战略模糊」已趋清晰,他对BBC中文指「拜登一次、两次还可以说是『口误』,但四次不可能是随便讲」。他解释,美国要加强对中国的「吓阻力」,而「吓阻力」有两部分,一个是客观军力,但需要时间和资源建军;另一个是主观用武的意愿,「只要拜登讲一下,中国就会觉得美国是有意愿的」。
他认为这个总统表态、再由发言人收回言论的模式,未来很可能会持续。「既可以吓阻中国,又不会跨越红线、给北京一个借口和把柄去军事升级,是『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法——台湾很开心,北京找不到话说,而美国没有成本。」
宋文笛提到,台湾社会和政界本来对拜登政府及其所属的民主党有刻板印象,认为是「鸽派」、对中国软弱,但佩洛西在北京巨大压力下访台,以至拜登多次公开表态,都让很多台湾人大大改观,「大家更有信心,美国政界对台湾的支持是跨党派的」。
台湾外交部9月19日表示,「诚挚感谢」拜登再度重申「美国政府对台湾坚若磐石的安全承诺」,指拜登政府上任以来,展现了对台湾安全的高度重视与坚定支持。
北京则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表示,要求美方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勿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讯号。她又警告,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和能力,「不要站在14亿中国人民的对立面」。
学者叶耀元指出,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没有超脱惯常论调,显示中国没办法回应美国的政策转向。「甩锅给『台独』势力,没有回应美国的『战略清晰』,他不能去做什么,难道下一步要跟美国断交吗?还是要拉拔到战争的态势?」
有报道称,毛宁的回应在中国国内媒体被删除,叶耀元认为是反映了北京的无力。「过去可以跟中国人民说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大业,要打就打,但如果所有民众都知道如果打台湾就是跟美国直接挑起战争,那民众的观感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管民族主义怎么操作,中国人民也是不会忘记美国的军力是什么状况吧,所以这是不能说的。」
他认为,拜登的表态增加了对北京的「吓阻力」,客观上会让台湾更安全,主观上却难以判断,因为一切都取决于中国领导人是否清楚武力攻台的代价。「我们知道『战略清晰』,中国外交部也知道『战略清晰』,但习近平知不知道?他过去很多作为都是基于错误的讯息,他会不会把这个代价纳入进去,还是个问号。」
宋文笛则说,在拜登多次表态后,各方会期望他用实际行动来背书,美国为了维持在国际盟邦之间的信用及地位,不能口惠而实不至,相信未来美国与台湾会有更多武器及科技交流。
学者南乐则认为,拜登言论将增加台海的不稳定因素,令台湾更加危险。「过去一个多月以来,我们看到不稳定因素对台湾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