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2022雙十談話 呼籲兩岸對話還是強化身份認同
台湾新闻

蔡英文2022雙十談話 呼籲兩岸對話還是強化身份認同

发表时间:

台湾每年10月10日都会举办盛大的「双十国庆」典礼,历届总统皆会发表有关台湾情势的演说,长期被外界视为向北京喊话及对国际社会释放信息的重要平台。

台湾总统蔡英文在今年「双十国庆」典礼的演说中,特别提到愿意与北京一道「寻求双方可接受的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方法」,引发国际关注。不到两个月前,解放军才为抗议美国众议院长佩洛西(Nancy Pelosi, 裴洛西)访台,发起了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锁台军演」。

但北京当局回应蔡英文当天的谈话称,蔡政府不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就没有谈判空间。

国际关係学者宋文笛告诉BBC中文,此次演说,蔡英文愿意对话的战略是「把球扔回北京来为台湾争取一些时间」。

「她的意思是,台湾对与北京建立积极关係持开放态度,但双方需要克服其政治体制上的分歧。双方协调自然需要时间。」

BBC中文盘点蔡英文此次演说针对北京以及国际社会释放了哪些信息?

此次蔡英文「国庆」演说中文名为,「给世界一个更好的台湾—坚韧之岛·韧性国家」。但根据台湾总统府网站,该演说英文讲稿名为「Island of Resilience: A Better Taiwan for the World」,「国家」转换为「岛屿」,被认为意在符应现实中国际社会及媒体对台湾主权的模糊定义。

此外,在台海日渐成为全球军事情势关注的重中之重的时候,蔡英文此次演说也被认为向国际喊话的战略十分明显。蔡英文执掌台湾六年,已经屡次公开强调与世界民主联盟及全球经济的紧密合作关係,此次演讲她便再次提及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经济的关键位置。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告诉BBC中文,蔡英文演讲的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呈现「全球台湾」的形象,亦即台湾与全球关係是相互依赖。

换言之,蔡英文的谈话意涵着台湾不是世界安全的麻烦製造者,而是与全球民主国家相互依赖的一员。

宋文笛解释,从某种意义上说,蔡英文演说中在强调,台湾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包含经济相互依存,政治亦同。

「蔡英文提到台湾现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关注,因为在她看来,台湾已成为民主和自由象徵,其民主政府若遭受破坏也将是周围民主国家的重大失败。 」

除了向国际社会喊话之外,此次蔡英文向海峡对岸的表态也引发各界关注。她在演说中称,「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下,愿意和北京当局,寻求双方可接受的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方法。」她又称,「期待在两岸边境解封之后,能逐步恢复两岸民众健康有序交流,进而舒缓台海紧张情势。」

但蔡英文也表示,两岸立场的分歧,不仅是历史因素,更在于民主发展上背道而驰。希望「北京当局不要因为台湾活跃的民主体制,而有所误判;误认台湾人民对民主自由的坚持,是可以妥协的,进而试图利用政党之间的激烈竞争,来分化台湾社会」。

但蔡英文愿意与北京就两岸和平议题坐下来谈的表态,北京似乎仍不满意。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10月10日便发布「答记者问」,回应保持之前的用语:「制度不同不是分裂的借口,更不是统一的障碍。」

马晓光称,北京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改善与发展两岸关係:「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就是两岸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维护台海和平的政治基础。」

中国国台办又强调,民进党当局否定「九二共识」是一手关闭两岸平等协商大门,「又企图将『两国论』立场强加于两岸协商,」毫无缓和当前台海紧张局势,化解分歧之诚意。

宋文笛认为,蔡英文表示对与中国谈判持开放态度,「只是不按北京的条件,」他告诉BBC,蔡清楚地列出了她的 「红线」,希望能改变北京的看法,为潜在的会谈制定初步议程。

「这给了北京可以耐心思考的空间,但更重要的是,蔡英文也在向台湾民众保证,台湾既不会关闭与北京谈判的大门,从而使武统成为北京的唯一选择,但也不会向北京的每个涉台议题屈服。」

有分析称,蔡英文谈话中再次试图连接「中华民国」及「台湾」,以指称台湾当下的主权定位,是希望囊括台湾民众在统独立场上的最大公约数,亦即「维持现状」。

这些不同用词,都被视为解释台湾历届总统如何说明台湾主权地位及统独立场的重要指标。而此策略,在台湾统派及独派团体间,仍引发程度不同之反弹。

根据统计,在10月10日约24分钟演说中,蔡英文共提了3次「中华民国」、3次「中华民国台湾」和51次「台湾」。

2019年,蔡英文在国庆谈话中说,「我们精实的部队和战备,絶对有能力捍卫中华民国台湾的主权。」这句话中并未将台湾加上括号。

2020年,蔡英文以近60%选票的压倒性胜利连任总统。彼时她接受BBC专访时,被问及是否会宣布台湾独立,蔡英文回答说,「我们不需要宣告自己是一个独立国家……我们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叫自己中华民国(台湾)。」

英文和中文版的访谈中,「中华民国台湾」中的「台湾」二字加上了括号。

台湾前外交官,刘仕杰当时向BBC中文解释称,将台湾括号或不括号,蔡英文彼时没拿定主义。但他称蔡英文该是希望慢慢说服台湾民众接受台湾的国号叫做中华民国,台湾是我们的国家。

刘仕杰强调,从李登辉1995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演讲时以「中华民国在台湾」指称台湾,到2019年的国庆演说,蔡英文提到「中华民国台湾」,将其中这个介系词「在」(英文是on)去掉,台湾整整花了24年。

根据台媒中央社2005年报道,李登辉生前在一场公开演讲中说,自己主政时才以「中华民国在台湾」打开先例,试图强调台湾而非中华民国。李登辉当时说,中华民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固有疆域(包含外蒙古)未经国民大会同意不得修改,「是个笑话」。他认为,中华民国在1949年已经消失,国际根本不承认,他执政时曾经要修改,但没有时间且彼时反对力量也很大。

刘仕杰说,蔡英文现在应该是在打造一个国家认同。

「主要是我们的国家包含台澎金马 (台湾本岛,澎湖,金门与马祖),但国号上目前不需要做很大的更改或宣布台湾独立,这个也是台湾目前主流民意,其实与部分国民党人的立场并无二致。这个说法台独派的虽不满意,但已是国际现实下最务实的说法了。」

2022年双十节演讲中,蔡英文提了3次「中华民国」、51次「台湾」,引起前总统马英九及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等人强烈不满。

10月10日,马英九便抨击蔡英文演说中提到「两岸互不隶属」又以「台湾国庆日」描述双十节,是恶化两岸情势,而且让「中华民国不见」。

朱立伦也批评称,捍卫中华民国不只是国民党的立场,也该是全体台湾人的立场,「民进党不要每天只想让中华民国隐形化,甚至想消灭中华民国。」

但台湾独派对中华民国历史带来的双十国庆日有所不满。

知名台独运动人士,台湾前立法委员陈婉真便在脸书抨击称,「10月10日是中国武昌起义成功的日子,但这一天絶对不是Taiwan National Day!」

不过,一位来自台北,在美求学的80后「天然独」台湾学生侯宗佑,便在双十节当天于脸书评论引发台湾网民热烈讨论。他称:在这边请大家暂时搁置每年国庆「中华民国 vs. 台湾」的歧见……今天的「中华民国」没有「台湾」就不会存在;而「台湾」虽然因为「中华民国」而有了诸多的刻骨伤痕,但也有了史上罕见的自立契机。这就是目前无可迴避的现实。

「如果『中华民国台湾』这个复合词是目前台湾社会的最大公约数,那么,我们最好就先团结在『中华民国台湾』这一个很多人不太满意的招牌下––––小吵小闹,但同岛一命!」他表示。

浏览其他台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