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台湾问题带来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而近来拜登内阁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或许透露出一些美国对台政策的最新信号。
在上周五的一场网络论坛上,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苏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美国未来在台湾问题上将「稳健、清晰并坚定地表达我们的看法」,即「不应该有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举措」。
这句话中的「清晰」让很多人联想到美国对台政策辩论中的「战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一词,这个概念与美国实行多年的「战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相对。
所谓「战略模糊」,即美国政府在台海战争危机上的模糊立场,不表明会如何应对北京攻台;而「战略清晰」,则是美国明确表示中国对台使用武力时的回应政策。拜登政府就职至今,要求美国抛弃「战略模糊」的声势渐长。
分析人士对BBC中文指出,要求拜登政府背离「战略模糊」的声音反映出美国对北京的担忧,但改变这项政策仍为时尚早。
在特朗普政府执政的最后时期,有关美国放弃「战略模糊」的呼声已经不断壮大。
过去几十年间,美国认为其「战略模糊」在台湾海峡形成了打造出的微妙平衡。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中国对攻打台湾可能带来的后果有所忌惮,也让台湾当局在走向「法理台独」的道路上有所顾忌。
近年来,美国政界逐渐形成的共识是,北京在台湾海峡的行为越发挑衅,台海军事稳定面临的威胁日益增长。
1月拜登就任之后,中国军方陆续派出军机进入台湾西南临近空域台方所称的「防空识别区」,引起美方担忧。今年3月,时任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S·戴维森(Philip S. Davidson)表示,中共或在6年内入侵台湾。
去年9月,美国智库外交关係委员会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与其同事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发表文章称,美国的「战略模糊」已经「寿终正寝」。
他们二人称,美国现在应实行战略清晰政策,明确表明美国将对中国对台使用的任何武力作出回应。
美国国会也有声音提出需要对台湾提供明确保证。共和党参议员裏克·斯科特(Rick Scott)已经为此提出议案,民主党前众议员巴尼·弗兰克也撰文提出类似观点。
新任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约翰·阿奎利诺(John Aquilino)则在提名听证会上表示,他对与国防部长就可能的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回报进行对话「持开放态度」,「从而确保我们对台湾的支持,以及为实现我们保持台湾海峡及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终极目标做出贡献」。
「之所以大家现在关注这个话题,是因为在台湾海峡的威慑力正在减弱,人们正在寻求快速且简便的解决方法,」华府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S)亚洲计划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BBC中文表示。
在围绕两个方向的讨论中,最近一周多位美国政府官员直接触及了这个话题。
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印太政策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一场讨论会上表示,他认为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认为保持台湾一定程度的现状符合两国最大利益。
「我认为所谓的战略清晰有一些重大不利面,」他指出。
上周四(4月29日),美国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Avril Haines)出席参议院举行的「全球威胁」听证会。期间她被追问道,鑒于近来有呼声要求美国改变「战略模糊」策略,如果做出改变,北京与台湾将会有何反应。
「中国会认为这会带来极大不稳定,这会加强中国认为美国决意遏制中国崛起的看法,包括使用军事力量,这可能会导致北京在全世界範围内咄咄逼人地破坏美国利益,」她回答称。
她还表示,如果美国放弃「战略模糊」,台湾可能将变得更倾独立。
「台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在走向独立方面变得更加强硬,尤其是他们正在看到香港发生的事情,我认为这是一个逐渐增长的挑战,」海恩斯表示。
一天之后,苏利文虽然没有正面表示对「战略模糊」的态度,但他强调,拜登内阁的立场与两党在几十年前树立的美中政策共识保持一致。
他还指出,美国希望台海关係保持稳定,「没有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动」。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本届美国政府真正抛弃「战略模糊」、走向「战略清晰」的可能性极低。
「这两个概念不应该被认为是零和游戏,」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中国研究院院长曾锐生教授表示。
「从一边(战略模糊)到另一边(战略清晰)实际上是有一个範围的,拜登从模糊往清晰走了一点,但没有太多。这样做是为了应对北京对台北构成的日益严重的威胁。」
葛来仪指出,採取「战略清晰」可能会导致台湾受到攻击,而这是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威慑来避免的状况。曾锐生则认为,「战略清晰」还会导致未来的台湾政府明确美国方面的计划,因此台湾会鲁莽行事,「没有任何一位美国总统或政府可以承担得起这样做的后果。」
坎贝尔在本周提出,要想维持台海和平与稳定,最好的方式是「向中国传递一个外交与美国国防创新相结合的综合信息」。
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目前还在酝酿当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表示,在他们有成形的政策表态之前,这一阶段的言论更多是在「试温」。
「在10月前后出台国家安全策略之前,都只是放风声和试水温,他们强硬一点比软一点好,强硬预留的余地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