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成员国立陶宛在设立「台湾代表处」后,遭遇北京在经贸方面的打击。最新报道称德国车企也受到影响,德方商会向立陶宛方面施压;立陶宛在重压下设立1.3亿欧元贷款基金,以缓解有关冲击。
目前正值欧盟成员国寻求统一行动以应对中国,一项新的贸易防御措施正引入立法。欧盟预计将在三月底与中国召开峰会,重新审视对华关係。中国担心立陶宛的举动引发骨牌效应。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波罗的海商会(German-Baltic Chamber of Commerce)在一封致立陶宛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的信中说,从中国进口的一些机械和零部件、以及立陶宛向中国销售的产品已经停滞,一些企业可能被迫退出。
该商会敦促立陶宛部长们寻求「建设性解决方案」,以恢复与中国的关係,并说,「这些公司的基本商业模式存在问题,一些公司......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关闭在立陶宛的生产」。
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上月会见了商界领袖,包括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Continental)的高管。路透社引述一名与会人士说,整个行业受到的损失高达数亿欧元。
路透社还引述两名知情人士表示,德国大陆集团受到的影响波及豪华汽车製造商宝马(BMW)和大众(Volkswagen)等企业。大众则回应称,其公司生产不受影响;宝马和大陆集团没有置评。
自立陶宛设立「台湾代表处」以来,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企业就遭到打击。据报道,数百个装有家具、服装、汽车零部件等货物的集装箱已经停滞运输。
中国欧盟商会的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立陶宛已成为中国的禁区」。他说,「欧洲公司在那裏销售的产品不能将立陶宛注册为原产地。它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
在压力之下,立陶宛宣布设立1.3亿欧元贷款基金。受影响企业可从中得到1000万欧元的贷款。
立陶宛还打算为应对新冠大流行的影响而设立2亿欧元贷款基金,也希望允许受影响企业从中获益。
立陶宛经济部长阿尔莫奈特(Ausrine Armonaite)在声明中说:「中国的行动影响了整个欧盟单一市场,因此需要强有力的、协调的欧洲政策来阻止这种行动」。
法国贸易部长里斯特(Franck Riester)近日也承诺支援立陶宛。
他说,「如果一家立陶宛公司需要中国的零部件来维持生产,但由于中国的阻挠而无法获得……我们很乐意帮助它与法国公司或其他成员国的公司联繫。」
法国目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承诺会加快为一项新的贸易防御措施立法。
除此之外,与台湾有经贸往来的立陶宛企业也可以向台湾申请融资资金。台湾近日宣布设立2亿美元的中东欧投资基金和10亿美元的融资基金,以推动双边企业合作。
欧盟27国外长1月14日曾在法国布雷斯特举行非正式会议,聚焦如何应对中国对立陶宛的贸易制裁。欧盟成员国寻求减缓中立两国之间的冲突,但未提出实质措施。
同一天,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发表回应,重申立陶宛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是「公然製造『一中一台』,并称「中方坚决捍卫自身正当权益,作出的反应合理合法且必要。中国没有以经济胁迫对待他国,也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政治和外交胁迫。」
英国《金融时报》1月22日报道引述知情人士说,有美国外交官向立陶宛官员建议,将「台湾」改为「台北」。他们说,华盛顿认为代表处的名称为中国的胁迫打开了一扇门,而这有可能破坏与台湾拓展进一步的关係。
不过,白宫否认建议立陶宛改名。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说:「提建议的人没有反映出美国和立陶宛之间的实际讨论......我们尊重并支持立陶宛和台湾为加强其关係和实际合作所做的努力。」
台湾在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代表处都以「台北」命名,只有立陶宛称其为「台湾代表处」。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北京认为,「台北」表示市政层面的非外交交流,而「台湾」暗示主权国家之间的交流,违反了「一个中国」政策。
拜登政府希望帮助台湾扩大其国际地位,同时避免被中国指责违反其「一个中国」政策。台湾去年曾要求美国将其驻美机构从「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但截至目前,美国仍未作出回应,这也表明美国担忧更名会激怒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