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领导人11月14日傍晚在出席印尼巴厘岛G20峰会之际举行闭门会面,两国发布了更多对话内容。白宫发布的通报说,美国总统拜登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美国将继续与中国进行激烈的竞争,但他重申,这种竞争不应转向冲突。
拜登亦承诺不会与中国发生「新冷战」;不过,双方如何谈论台湾问题,仍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今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台海安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有分析称,双方此次会议气氛融洽,可谓双方都能接受,也有得分之处,这为两大国之间所有的众多矛盾,包含台海议题有了推进的空间。不过,是否有实质进展仍然需要观察。
「两位领导人坦诚地谈到了各自的优先事项和意图」,但实质性的协议共识并不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讲师宋文笛告诉BBC中文。
华府智库「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中国计划项目主任孙韵对台湾媒体中央社强调,美中两个大国对于何谓更稳定的关係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台湾议题上。她说:「如果我们期望这场峰会神奇般地挽救这段关係,使其恢复到更好的状态,我认为我们需要看到更多具体的行动。」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拜登与习近平会面后的记者会上称,拜登在会谈中表示美国尊重中国的体制,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白宫方面则说,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世界利益的立场。
拜登与习近平会面后向在场记者说,「我并非说这是个皆大欢喜(kumbaya)的时刻,你们懂的,就是大家带着满满的协议走了那种。但我相信绝对没必要(与北京)打新冷战。」
台湾总统府发言人张惇涵当晚也公开表示,台湾乐见拜登重申美国政府的一贯政策,并反对「片面改变现状」和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行为,「这再次充分展现,台海的和平稳定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则回应台湾媒体说,「台湾作为印太地区负责任的民主阵营成员,在当前威权国家公然挑战国际秩序的关键时刻,将持续积极强化自我防卫能力、深化台美安全伙伴关係,并与理念相近国家紧密合作,共同对抗威权体制的胁迫」。
在美中关係的紧张下,习近平与拜登的会面的一举一动牵动国际神经。作为莫斯科入侵乌克兰之后的下一个全球「火药库」,台湾岛被外界认为若发生战争,对全球杀伤力远远大于此次乌克兰战争带来的灾难。
因此,拜登和习近平两人此刻在G20峰会的会面,备受瞩目。譬如,此次峰会东道主印尼总统便公开告诉BBC,希望美中两国能在此次峰会达到建设性的共识。
分析拜习两人会面释放出来的台海议题信息,国际关係学者宋文笛向BBC分析,此次会面,美中未有改变彼此的想法,「但双方皆用智巧的语艺,掩盖差异,製造出彼此都感觉和谐的画面」。
他表示,美国仍然打算与北京强力竞争,主要目的是想加强危机中双方或能够沟通的机制。而北京一如既往地关心的不是问题,而是「关係」:「北京希望美国同意重新定义美中关係的性质,不再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如拜登所说),而是合作的伙伴」;习近平甚至指出中国想要的伙伴关係也是「国际社会所期待的」。
宋文笛认为此次会面,习近平确实得了分,因为他面带微笑地与拜登交谈,表现出自信,表明他没被拜登吓倒:「就像美国和中国真正平等一样。这是习近平最近关于东方崛起而西方衰落的叙事的直观表现;拜登也得了分,因为习近平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推波助澜的做法给了拜登一个机会。 即便如此,习近平仍然认为拜登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而且习近平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拜登的下属,因为他们没有忠实于拜登的承诺。」
孙韵则告诉台湾媒体说,拜登「发出使人宽心的讯息,中方的声明亦是正面美言」,「这本身就显示双方有意改善关係」。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则向BBC解释,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第一步,我们将不得不看到是否有后续行动,譬如解放军针对台湾附近和周边的军事活动或演习,是否有一些缓和的迹象。或者美国是否会开始试图降低对台湾的访问频率,「因为这显然是北京的一个痛点」,而北京对美的「战狼外交」是否继续也是重点之一。
不过,庄嘉颖强调,鑒于过去经验,有时美中会议进行得很顺利,但在日后的执行上却与会谈承诺相违背。他以过去习近平和奥巴马当年在美的一次峰会,双方会晤融洽积极,彼时习近平甚至承诺不会在南海搞军事化:「但这承诺没有落实,最终演变成两国之间的龃龉。」
与此同时,在新加坡参与经济论坛的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周二(11月15日)也被问及对拜习会的看法。戴琪告诉与会者,从双方会面的照片能看出美中两位领导人熟悉彼此,「这场会谈对全球而言也是一项很强烈的讯息:两人有能力管控极为複杂的美中关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