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北市幼兒園「疑遭餵藥」案 為何引發全台家長恐慌
台湾新闻

台灣新北市幼兒園「疑遭餵藥」案 為何引發全台家長恐慌

发表时间:

台湾新北市板桥一所知名连锁私立幼儿园近日发生院童疑遭餵食「管製药品」案,震撼全台,引发台湾家长恐慌。

据台湾媒体报道,这家位于新北市闹区的「吉得堡幼儿园」一家加盟店,近日陆续被家长指控园方餵食孩子不明药物。有家长称,他们发现孩子近几个月来,出现自残、易怒等行为问题,在询问孩子后得知老师餵食调製的「不明药水」诱导小童使用。

家长们将孩子送医检验后发现,许多孩子身上被验出有「苯巴比妥」(Phenobarbita)等管製药物残留,并通报处理。该消息在媒体曝光后,引发全台家长恐慌,舆论延烧至今没有平息迹象。

新北市政府星期一(6月12日)表示,目前至少有八名幼童体内被验出有微量「苯巴比妥」及「苯二氮平类」等在台湾为三级管製药物成分;同日,再有22名家长对幼儿园与老师提出告诉,并採集送验了12份毛髮检体给鑒定机构。​​​​​​该幼儿园也在同日被新北市要求停业,原本园内67名孩子已有25人转学,剩下42名幼童则在安排安置中。

台湾新北地检署说,若有家长报案、或者如果涉犯罪嫌疑,就会一併採集幼儿毛髮送验调查。幼儿园方则否认提供任何管製药物给幼儿服用的指控。

一名五岁小孩的爸爸迈可(Mike)告诉BBC中文说,今年农曆年放长假回来,该幼儿园的家长都陆续注意到小孩的健康情况出现状况。他告诉记者说:「陆续有家长 发现,休假时,也就是被停药期间,出现情绪易怒、暴躁,睡觉时不安稳惊叫,甚至脚抽筋大哭等现象。开始密切关心孩子在校状况才惊觉有异。」

另一名化名「Q妈」的母亲告诉BBC中文称,三岁的儿子小新进该幼儿园以前是爱上学、无惧大人的孩子,「但进此校后心情明显抑郁、暴躁及易动手,生活自理大大退步,原来以为只是该发育阶段的正常反应,现在回想对应起来,是有迹可寻的」,她说。

Q妈告诉记者,她后来赶紧将儿子转学,之后,儿子到新学校二周后,明显笑容渐增、体力精神也改善好多,「明显有落差!我跟孩子说,保证已脱离恶校后,孩子终于可以比较不害怕地透露以前老师的暴行——『我以前会害怕到想躲起来』、『老师会用硬文具打别的谁』——餵不明药物的情境讲述也越来越具体。前后一比较,便可知该校带给孩子身心伤害有多大!为母者,每一次得知都是无比冲击、心碎!」

迈克则说,家长们在今年5月前就通报,5月18日事件在媒体曝光后,5月22日其他家长开始报案,表明不止一名儿童被餵食,新北市府却迟迟等到6月5日,才进行第二次扩大搜索其他教师及园长,市政府处理效率令他们十分不满。

Q妈对上周两次的新北市市长对家长说明会提出批评,她认为说明会毫无公开透明可言。她告诉BBC,此案已是重大公众议题,却仅限监护人参加不开放给媒体和民意代表参与此两场会议,「甚至有是当日4、5个小时或隔日通知,大家都能有空与会吗?没空参加的家长,写授权书给亲友代为出席,也不准。」

她强调,一般行政户政机关,甚至法院都能让当事人授权她人参加,「而此说明会竟不行?说明会还需大拉铁门关上,家长是被审讯的犯人吗?」

这起儿童健康事件,似乎也在台湾政坛扬起风暴。这是因为身为国民党2024总统大选候选人的侯友宜身兼新北市市长,他在去年新北市长选举中获得压倒性大胜,但现在,面对新北市家长及舆论质疑危机处理缓慢或不透明。此事件会否影响其攻顶大位,是台湾政坛新的关注焦点。

根据台湾中央社报导,幼儿园长与工作人员都供称,是家长同意餵给幼儿感冒药水。但家长们否认园方说法,他们拿出小孩用药单表示绝无此事:「有哪个医生、家长会同意给孩子吃『苯巴比妥』?」家长们说。

不过,台湾秀传医院药剂师洪正宪则向台媒联合新闻网说,「有些止咳药和肠胃药是含有苯巴比妥,也并非列管药物,认为幼儿可能是被餵食这种成分的药品;台媒新新闻周刊也说,根据该杂誌调查,目前台湾药厂製造含苯巴比妥的药物,共有9款拿到药证,有6张适应症属于相对常见的肠胃道疾病,还有小儿气喘用药。」

但家长则强调,根据小孩的就医纪录,没有被开立过上述药物。台北小儿科医师​​林智葳医师则在脸书说,含有苯巴比妥的複方药物,在台湾医生的门诊极为罕见被用来给学龄前的幼儿。他说,「理论上来说,唯一的可能是这些孩子有癫痫病史,且明确的有苯巴比妥的处方笺。」

台湾长庚医院临牀毒物科主任颜宗海告诉台湾媒体称,苯巴比妥是一种药物成分的大类,其中用于口服药品的几乎都属长效的苯巴比妥。他说,含苯巴比妥药品多用于治疗癫痫与或手术麻醉用,是难取得的管製药品。

苯巴比妥也有用于複方药品(含2种或以上有效成份),除了癫痫,也会在治疗肠胃道及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出现。颜宗海表示,过量服用恐导致嗜睡,甚至抑制呼吸有生命危险,而且儿童施用会有成瘾徵状,突然停止施用时,会有焦躁不安的戒断症状。

数十年前,台湾有地下製毒工厂以苯巴比妥製作出相关的毒品「红中」在地下流通贩卖,曾导致严重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该毒品在后来慢慢消声匿迹。

浏览其他台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