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2024 :揭密台灣政治背後的海外「台美人」,難以忽視的「草根外交」團體
台湾新闻

台灣大選2024 :揭密台灣政治背後的海外「台美人」,難以忽視的「草根外交」團體

发表时间:

「她(萧美琴)在美国三年一事无成。一点作为都没有!从进口食品,还有疫苗及武器採购,她可以说对美国的商业或政界唯命是从,根本没有以台湾的立场跟美方bargain(斡旋),一点成绩都没有。」

这是来自美国北美台湾移民非政府组织 (NGO)「北美台湾同乡联谊会」(TBAA 联谊会)的王维的说法。住在北加州的王先生1980年代在台湾大学毕业便赴美留学,随即在美国从商,家人也都移民美国。虽然人在海外,但他与联谊会对台湾政治一直都很关注,他也曾担任台湾行政院「侨委会」的侨务委员,目前还是该会2012年成立的另一非营利组织「草根外交委员会」(Grassroots Diplomacy Council )的核心成员。

不过,这厢王先生对蔡英文主政下的台湾外交表达批评,那厢则有一群「台派」(立场支持台湾本运动及主权独立)的「台美人」(Taiwanese Americans)正在强力动员,为今年大选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及副手搭档萧美琴拉票。去年夏天,「海外信赖台湾后援会」在北美组成,成立大会有近千名台美人参与。该后援会召集人樊丰忠医师告诉BBC,萧美琴担任台湾驻美代表,台美关係越来越好,「连国民党人都没有批评」。他又说,自己与赖清德相识多年,赖先生是个清廉且台湾认同清晰的政治人物,因此会将手中的票投给后者。

不同立场的台美人团体在美国发展数十年,随着美国政党轮替以及对华对台政策的变化,他们多年来分成宣扬台湾本土文化、支持台湾主权独立的「台派」,以及「反台独」并坚守国民党创始人孙文「三民主义」的「中华民国派」。双方虽政治立场迥异,但同样策略性地与美国政坛往来,时常游说国会议员及智库,提出对台湾本土及台湾移民友善的政策。他们的游说成果,也慢慢积累成政治实力,这些团体也因此成为台湾各政党需要合作的对象。

观察此议题,美国圣汤玛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Thomas)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接受BBC採访时表示,严格来说,台湾移民针对统独议题的变化,与台湾社会的变迁是连动的。「老一辈统独两派分立;年轻一代的台湾移民不支持统一,但不代表他们就支持绿营(民进党)。」同样来自台湾的叶教授补充解释称,这几年来因为美中关係跌宕,怀抱两岸统一、或怀抱「大中国情怀」的侨团就相对比较安静。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2021年的调查,至少有约69万「台美人」(Taiwanese Americans)生活在美国。移民美国历史超过半世纪,随着台湾民主政治发展及两岸关係变迁,台湾移民在地缘政治及美中台三角关係演变的过程中,分化为「台派」与「中华民国派」。

不同政治立场的台湾侨社成员,以及更大範围的在美台湾裔人士中,仍有不少人持台湾护照,有台湾大选的投票权。

根据公开资料,北美老牌的三大侨社分别是中华会馆(CCBA,又称中华公所)、台湾同乡会(TAA)以及台湾同乡联谊会(TBAA)。其中,「中华会馆」成立于1882年,最先由清代中国移民(华侨)组成的社团,分布在旧金山及芝加哥等地。中华会馆过去坚定支持中华民国,但现在情况有一些变动,内部有会员转向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乡联谊会」被视为立场亲蓝的侨社,1978年成立。该会强调「中华民国」及「反台独」,倾向自称为华人。而1970年成立的「全美台湾同乡会」则被视为「亲绿」的侨社,以抵抗台湾蒋家威权体制起家,并强调「台湾」主体意识,多数成员自称为台美人,也普遍使用台语。不过,根据一些北美侨胞说法,也有一些人因为私交或各种需求,具有不同会籍,或往来不同会馆。

在美台派的许多成员及组织,以台语为内部主要沟通语言也有人参加台语教会,也有台派组织推广台语教学及原住民文化。许多活动上,他们高唱知名的台语歌「伊是咱的宝贝」(他是我们的宝贝)。这首1990年代初期出版的台语歌,因缘际会成为2004年台湾总统大选前夕,民进党与独派团体,为了抗议北京制定《反分裂国家法》举办百万人游行的主题曲。歌曲之后飘洋过海,成为北美台派活动指定高唱的主题歌歌。

至于「中华民国派」举办的许多活动,会员则多半高唱「中华民国颂」。这首歌创作于1978年,美国传出与台北断交时,台湾电视台邀请刘家昌製作的歌曲。歌曲为鼓舞台湾人士气,高颂中华民国是中华民族的正统传承者。之后,这首歌也成为海外「中华民国派」组织的主题歌,在许多场合上,人人手持国旗,尊崇孙文及「三民主义」。

樊丰忠医师说,「台派」中有许多人在1970年代开始,在美声援台湾的「党外」运动人士,援救在台政治犯,反对当时的戒严体制,并在80年代协助民进党创党。

「中华民国派」则有些人是在1970年代抗议美国与北京建交,有些人参与「保卫钓鱼台」运动,之后定居美国。这些在美成家立业的第一代移民,他们的后代子孙也因为时代变迁,具备台湾与美国两地的身份文化认同。

但即便立场不同,这些海外台湾移民团体同样热衷参与台湾事务。每四年,台湾总统大选开打,各政党的候选人都要到美国拜访「取经」,与美国政界或智库人士碰面,被台湾舆论戏称为「赴美面试」。

但这些候选人到美国,能到哪些重点城市(譬如「一级战区」纽约市或华府)或能够与美国的哪些政客见到面,其实背后都有台湾移民团体背后运作的影子。

以「台派」立场清晰的「台湾同乡会」为例,该会在美国扎根超过50年,许多会员干部后来也各自在美国各地成立新的泛台派团体。

譬如,去年便有许多台美人成立「海外信赖台湾后援会」,为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助阵。该后援会总召樊丰忠医师1970年代移民美国,并在美东行医数十年。他说他观察赖清德数十年,同时也与赖清德及萧美琴二人相识多年,他告诉BBC,自己对二人的政策及清廉很有信心。「台湾这次选举,不能选出立场不清楚,与中国暧昧的候选人。赖清德与萧美琴还是美国朝野能够信任,对台湾本土认同的committment (忠诚)足够,他们是能够继续加深台美关係的唯一选择。」樊医师说。

目前「海外信赖台湾后援会」有上千名参与者,在海外动员亲友返乡投票,或者透过越洋电话打回台湾拉票催票。譬如,纽约法拉盛另一个知名老牌台美人组织「台湾会馆」理事长苏春槐博士以及纽约非营利组织「Keep Taiwan Free Advocate」的副发言人许伯丞等人,都是活跃于该后援会的组织者,他们时而往来美台两地,或者在美国各地举办活动为赖萧两人拉票,后援会还选择在选举前夕组团回台投票,但他们都强调自己是个人名义加入后援会,自己原本所属的社团,对台湾各政党发展没有偏好。

不过,以苏春槐教授为例,他经常出席声援「赖萧配」的活动,一直受到台湾媒体关注。苏教授多年来活跃于台湾移民社群,且他的女儿苏姿丰(Lisa Su)目前是目前美国超微半导体(AMD)董事长,与苏家的与另一位亲戚,辉达(Nvidia)公司掌舵者黄仁勋 (Jensen Huang)是掌握全球AI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点人物。

至于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在去年访美便拜会了「台湾同乡联谊会」并获得不少成员支持。王维说,联谊会成立的背景是在1970年代末,美国宣布与中华民国断交并转向与北京建交时,在美的台籍留学生十分关切中华民国前途,因此成立该组织关注台湾事务。该会数十年来在全美,除了为台湾移民举办联谊及服务活动之外,许多成员同样热衷台湾政治。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及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等人,过去在美求学期间都活跃于该联谊会。

有关此次台湾大选,王维告诉记者,联谊会从未要会员表态。但他也强调,在这几组候选人当中,只有侯友宜及赵少康国家立场及认同清楚明白:「他们反台独,认同中华民国立场清晰,我认为,当总统,国家认同方向是最重要的,政策那些还是其次。我们联谊会成员上百人要回去投票,不用特别问就知道我们要支持谁。」

王维告诉BBC,该联谊会一直以「反台独及反共产专制」为核心价值,因此与国民党关係不错,但该会绝非国民党的附属组织。王维并强调,联谊会反对「共产专制」立场同样坚定。他说,在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后,联谊会出钱出力声援中国民运,并亲自接待许多民运人士,协助他们许多人在美安顿。他因此反对联谊会被「抹红」:「我们多年前也受邀到大陆交流,并与一些官员交换意见。我们当时都很直接表达我们捍卫中华民国的立场……你问我唐人街之前的国旗事件,毫无疑问我们手上是高举中华民国国旗的。」

近年来,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 川普)开启美中贸易大战,到现任总统拜登(Joe Biden)入主白宫继续在贸易及半导体产业与中国针锋相对,美中台三角关係出现剧烈变化。此外,台海情势紧张,让台湾议题成为美国舆论关注重点。在此背景下,不同立场的台美人团体,也加紧脚步接触美国政治人物,游说他们提出或支持友台法案及政策。

王维向记者说明,几十年来,他参与的联谊会与美国政治人物,特别是国会议员的往来,一直都很频繁,这也是他们「草根外交委员会」成立后的重点工作,目的是将台湾议题的看法凖确传达给美方。不过,他又特别解释,现在他们的新策略是接触一些美国政坛潜在的明日之星,在这些人士成气候前,就先跟他们往来并搭建关係,为未来双方的合作先铺好路。

在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团体,在对国会议员进行游说之前,会深入研究这些议员关注的问题和他们的观点、投票记录和立场。这能更有助于更有效地定位游说的内容。同时, 透过参与政策活动、参与国会听证会、与政府官员会面等方式,建立与国会议员及其团队的正面关係。譬如,许伯丞就告诉BBC说,以美国众议员为例,每一任期仅有两年,所以基本上是一选上之后,就在凖备下一次的选举到来。因此众议员时而在选区举办募款活动,希望获得支持。这些活动也反过来成为各团体与议员们建立关係的重要场合之一。

许伯丞说,譬如,曾有个纽约共和党籍的议员去年举办一场生日募款餐会,当时他与台派团体「福尔摩沙人公共事务会」(FAPA)都有受邀参与。彼时美国众议长麦肯锡(Kevin McCarthy)也前来参加,「当时我们就有过去跟他认识,并邀请他拜访台湾。」

「许多台美人组织从事这种grassroot diplomacy(草根外交),但这其实需要出钱出力,对方才会听到你的诉求。虽然这样,但这就是美国的政治。不过美国对政治献金的规範其实很严格也很透明,游戏规则很明确。」

不管是台派或中华民国派,他们在美国的政治游说工作,也为自己累积政治资本及人脉,因此在台湾境内的政党或政治人物,拜访美国或需要拓展外交人脉时,也需要这些团体的协助或谘询。这些组织,拜访台湾时,一直是台湾总统府及立法院的座上宾,很少政治人物不重视他们。

不过,许伯丞也承认,随着社会变迁,现在招募新人也遇到困难了。他告诉BBC,新的台湾移民如果是初来乍到,适应新生活及工作就很辛苦了,根本没有时间加入社团。此外,因为网路普及,第三代的台美人不认为参与社团有那么重要,独立过生活就可以了:「这不像早期的移民资源少,没有网路,因此需要社团抱团取暖。现在需要有新方式吸引新会员,达到我们上架台湾的目标。」

叶耀元告诉BBC称,早期第一代的台侨,确实比较强调自己是台美人(Taiwanese American),而非华裔(Chinese American),「这当然跟台湾人认同的兴起,还有北京对台湾日渐激进的文攻武吓有关係。但如果是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台侨,他们多半认同自己是美国人,对台湾的政治事务几乎没有参与。」

浏览其他台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