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二月初在争议声中开启了此次国民党访问北京的行程。夏立言先后接受中国国台办主任宋涛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等高层邀请会面,格外引人注目。而据日媒《日经亚洲》(Nikkei Asia)2月26日报导,习近平有意派任王沪宁重整对台「一国两制」战略,以「新思维解决台湾问题」。
国共高层之后随即意外宣布在北京会面,北京高调公开涉台议题,论述温和,未提「一国两制」或「武统」等字眼,而是与国民党複述「九二共识」,抛出愿意协助台湾农渔民生计等利多消息。宋涛甚至公开提及,只要反对「台独」或认同「九二共识」,欢迎民进党人士来大陆,北京对台态度是否软化,与国民党如何合纵连横,在2024总统大选「拉下」民进党,在台湾舆论圈引发持续热议。
因此有分析称,面对不到一年时间的2024年台湾总统大选举,北京的主要目的是「拉下」民进党。去年民进党在台湾地方选举中大败,台湾亲北京人士及媒体已经公开表示民进党打「抗中保台」牌及谈论「亡国感」的论述已经失灵,而北京正重新与国民党将两岸对话友好的桥樑搭起。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告诉BBC中文,北京正试图对台湾选民的论调「软化」一点,因为大陆自己内部也有太多问题要处理了。但北京希望对台湾「软化」,而不是对台执政党民进党政府表现出「软化」。
至于有关传出王沪宁将重整对台战略的消息,据宋文笛观察,中共对台政策一直在滚动性更新中,因此所谓中共有意就对台政策「寻求新思维」的传闻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宋文笛告诉BBC中文,王沪宁掌管台湾政策的时代,未来中共对台「软硬两手」策略之间,「软的一手」的用力方向与分寸将会更加精凖。他说:「王沪宁的学界背景和上海渊源,理应让他有更多和台湾产官学的直接与间接的二轨交流机会。王对于台湾民情掌握有理由比起纯官员出身的前几位全国政协主席更加全面。」
常驻台北的日本资深评论员矢板明夫则在脸书分析称,夏立言在会上一直向王沪宁强调「想谈经贸问题」,但王沪宁自从政的第一天起,就负责意识形态,从未碰过经贸问题,当下工作也和经贸毫无关係。「夏立言找他谈经贸,就好像『到水果店裏去买鱼』,王沪宁恐怕也有些不知所措吧?」他说。
不过,台湾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峻豪则告诉BBC中文,夏立言的大陆之行,其实主要折射了国民党内部的政治角力,与争取明年总统大选提名的竞逐有关。
长期研究国民党政治角力的张峻豪说,去年八月美国前任众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中共展开大规模「封岛性」演习,夏立言曾不顾众人议论前往北京访问;今年此刻再去大陆,其实都代表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权力的展现。换言之,朱立伦想要告诉党内对手及选民,自己在两岸关係有更好的主控权及处理能力,「尤其他接下来已经计划访美和访日,」张峻豪告诉记者。
此次夏立言访问中国,受到中共高层款待。他在2月10日抵达北京后,先后会晤王沪宁、宋涛、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及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并在周二(14日)抵达湖北。他在行程中多次强调,访问大陆的三项目标都达成了,包含「关怀台商及台生」、反映台湾农渔民心声,以及和新任涉台官员交流。
然而,此访最令人瞩目的是北京如何借着国共会面对台湾释放出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又会影响明年的总统大选?是否会协助国民党「下架」执政八年的民进党?
夏立言此次访问中国大陆,先与国台办宋涛会面餐叙。会后夏立言说,宋涛表示,只要接受「九二共识」,欢迎民进党人士访问大陆。2月10日,夏立言则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会面。
王沪宁谈话则表示要「解决台湾问题」、并坚持「九二共识」。根据新华社报道,王沪宁表示,「台独」与和平水火不容、与台胞福祉背道而驰。「没有谁比我们更重视台湾同胞要和平、要安宁、要过好日子的愿望。」
夏立言则只表达了对两岸经贸问题、加强交流合作的期待,并未针对台海问题有多大表示。因此有分析称,此次国共会面,给予国民党高层高规格待遇,国民党提到的两岸经贸问题,无须耗费精力到北京去说,因此重点是「北京借着国共会面要释放给台湾民众及政坛什么消息」。
宋文笛告诉BBC中文,北京选择了一个精凖的时机点向台湾伸出橄榄枝。
他认为,北京在国民党高层访问前后,高调且公开地宣布了多项两岸议题利多,比如部分解除一些对台经济制裁,试图让国民党能从两岸「解冻」中居功。北京甚至宣布愿意因为疫情冻结三年的两岸直航。
宋文笛据此分析,此局面或对民进党构成两难:若是民进党同意恢复直航,台湾社会容易归功于国民党与北京谈判成功;但民进党也不愿对北京的提议「断然拒绝」,以免被贴上「反商党」的标籤。
国民党智库「国政基金会」资深顾问赵春山教授对台湾官媒中央社评论称,宋涛对夏立言所说的话代表中国大陆希望透过国民党转达改善关係。「因为民共之间没有互信,对方(北京)仍愿做好对台湾人工作,代表不希望两岸关係搞坏」。
不过,生长于大陆的矢板明夫则评论国共此次会面是「各说各话」的会谈。对急欲想在台湾问题上有所突破的习政权而言,会谈的积极意义不大。
他告诉台湾媒体说,中共原本想借着国共会面,向台湾发出猛烈的「统战攻势」,但意外发生的中国气球事件却打乱布局:「因为这气球出现了问题,等于说完全破功。所以说现在夏立言去(北京)的话,双方属于各说各话,基本上没有达成什么很好的成果,所以我认为去中国的话,对国民党不但没有加分,而且好像中国跟美国因为气球问题,在对立非常尖锐的情况之下,国民党好像站在中国这一边。」他认为,这会让中间选民又对国民党扣了分数。
根据台湾媒体《放言新闻网》委託台湾顾问公司「山水民调」在2023年2月9日至11日进行的电话民调显示,在民众党柯文哲参选总统、民进党由赖清德代表参选的前提下,国民党若由无党籍的两岸「红顶商人」郭台铭,与现任新北市长侯友宜代表国民党参选,都将以32%至34%的比率击败民进党籍的现任副总统赖清德,但领先仅有3至4%。
在谈到对台湾社会的观察时,在台北访学的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者周保松称,台湾很热闹、自由,但面临很多问题。根据报导,近日出席台北国际书展座谈会的周保松表示:「我在台北这半年,当我在计程车上,听到很多司机说给中国统一不坏、台湾民主没那么好。」
周保松强调,北京过去多年一直声称自己的政治制度比西方优越,因此有所谓「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面对北京攻势,就台湾而言,他认为或需要有个「台湾模式」,让台湾人严肃思考,为何台湾制度更能实现公平正义,或比北京现在的制度能带来更好、更民主的生活。 周保松说,若「台湾模式」相关论述无法建立,在面对北京更加严峻的挑战下,部分台湾人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失去信心。
譬如,有分析表示,去年底民进党在地方选举中大败,特别是在北部失去关键选票,是因为许多台湾人还在大陆经商,甚至定居已久,他们希望两岸继续深化往来。裴洛西访台后,大陆封岛演习引发的战争焦虑,让台湾选民更积极秉持「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的态度。这在战时需要上战场的年轻族群同样如此。譬如,高调支持新疆棉的台湾年轻明星许光汉,在台湾上映的影片,连续两部都卖出上亿新台币票房,成为新一代票房保证,台湾人并不在意他的政治立场。
面对国共挑战,已经被认为笃定代表民进党角逐明年总统大位的现任副总统赖清德回应称,他想提醒国民党,任何有关两岸的对话都该慎重,「避免释放错误讯息」。他强调台湾人民都很清楚,北京当局定义的「九二共识」中,没有「中华民国」的生存空间,也没有2300万台湾人的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