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北京展開:時機與地點的考量
台湾新闻

「習馬會」北京展開:時機與地點的考量

发表时间: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星期三(4月10日)在北京会面,再次将「两岸统一」及「九二共识」端上台面。这是2015年底时马英九与习近平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的「马习会」后九年第二次会面。

此次会面是在马英九卸任台湾总统多年后,对中国大陆展开11天访问行程中的高潮。

外界评估,此次双方精心策划的会面具有若干政治象徵意义,这是自1949年中国「国共内战」结束后,首次一位前台湾总统在北京受到中国最高领导人接待。

马英九在会中再次强调「九二共识」,称「两岸同为炎黄子孙」「没有解不开的心结」,马英九并向两岸民众喊话,诉诸民族主义大义:「两岸的中国人,绝对有足够的智慧,和平处理各项争端,避免走向冲突。」

精心策划的政治会面展现出习近平以高规格接待马英九。除了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有三位中共政治局常委一同与马英九会面之外,习近平开场即讚誉马英九,称其「素有民族情怀,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係和平发展,促进两岸青年交流,致力振兴中华,我对此高度评价」。

习近平指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外部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係学者南乐(Lev Nachman)告诉BBC中文说,习马两人再次使用的民族主义战略,在台湾能吸引的支持者恐怕不多,但二人此次再度会面的时机确实是有所策划,撞期「美日菲峰会」开幕,并以北京主导会面,目的是要向国际社会发出区域政治信息,表示台湾与中国仍是亲近友好。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研究员宋文笛则向BBC中文解释称,在汉文化传统的清明节之后,且在赖清德5月20总统就职之前的此次会晤,是让北京能够突显台湾与中国之间「共同的文化根源」,并对即将上台的赖清德政府施加压力。

此外,北京对马英九访问的款待,又可向台湾和其他国家发出信号,表明透过赢得台湾民心来「和平统一」的战略仍是北京当下的首要选项,儘管两岸军事情况吃紧,而民进党政府破纪录地再次拿下总统大位。

宋文笛补充说,「若北京欲向台湾伸出橄榄枝,又不被视为对台湾下届政府软弱,则在习近平与马英九会晤期间或之后宣布一些善意举动也能营造正面形象,但只有台湾对北京的『鸽派』政治人物才能从北京获得对台利益。」

2015年底,台湾总统大选投票前夕,重新挑战国民党的蔡英文,在民调中遥遥领先对手朱立伦,笃定拿下总统大位。当时积极追求历史定位的时任总统马英九,突然在卸任前夕,于2015年11月3日深夜宣布,会在12月7日在新加坡举行两岸领导人会晤,也就是第一次的马习会。由于当时那是两岸领导人在1949年后,相隔66年的首次会面,意义重大,消息传出后,震撼国际。

彼时法国塞尔吉-巴黎大学(Cergy Paris Université)华裔教授张伦便向BBC中文讚誉此次会谈的历史意义,不过强调提到后续两岸的各自发展更加重要。张伦盼望习近平「抛弃不合时宜的制度和思想,彻底改革,以营造两岸问题、香港问题乃至中国问题得以良好解决的根本之道,为万世开太平。」

评析习马两人在北京二度碰面,宋文笛告诉BBC中文称,马英九的访问向北京证明,台湾社会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重视两岸间共享的中国传统和文化纽带。对马英九来说,这是一个保护他在两岸「政策遗产」的访问。

宋文笛认为,马英九应是希望被世人认同他是唯一能够与北京打破僵局的台湾领袖级人物。换言之,马英九仍然是国民党的象徵性重要人物,因为他是国民党唯一还在世的台湾前总统。这也是北京可以指出的一个有用资讯,告诉国内民众,处理台湾关係,仍然需要有些耐心。

但对国民党立场来说,台湾政治评论者尚毅夫在台湾媒体称,马英九对台湾的影响力有限,但他的杀伤力很大。今年台湾大选前,马英九接受德国媒体专访时表示,与北京来往,台湾「或需要相信习近平」的说法在选前引发舆论沸腾。

浏览其他台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