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开始,中港澳最关心的也许是疫情之后的首个五一长假,英国最关心的大概是新国王加冕大典——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君主制。
但这一周还有其他新闻更为瞩目:印度人口在本周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国民党仍未确定台湾总统参选人,令人不解;菲律宾总统访美之际,中国与菲律宾海巡人员再次在南中国海上对峙。
刚刚过去的一周,BBC中文以上新闻内容受到读者的关注。如果你错过了它们,我们带你一一回顾。
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推算,印度人口在4月底达到1425775850人,从本周起,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印度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原定于2021年进行,但是已经延后,于是便没有了官方的人口数据。中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中共建政以来的第七次——已于2020年进行。
为了估计和推算印度和中国的人口,联合国只能依靠从现有纪录、调查和行政数据等得来的生育、死亡和移民等数据的量级和趋势。
明确的是,印度和中国各自的人口均超过14亿,而超过70年来,两国佔全球人口超过三分之一。
所以,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台湾总统大选将在2024年初投票,但前哨战目前已经开打,民进党和民众党都已确定了参选人。在野中国国民党党内被认为人气最旺的现任新北市长侯友宜,正在面对希望回到党内参选的台湾富豪郭台铭的挑战,但是侯友宜至今仍不愿鬆口,表态是否参选,加上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迟迟不底定党内初选规则,引发该党选举被指「拖泥带水」的批评。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张峻豪向BBC中文表示,他认为重点是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在去年选举大胜后,身为党主席也想要借着战果将自己送上总统大位,开始拖延侯友宜的提名。侯友宜又刚选上新北市长,因此不想像上届大选韩国瑜刚当选高雄市长后不久就宣布参选总统,引发选民激烈反弹,最后大败收场。
张峻豪教授认为,这两大因素叠加,导致国民党的选举提名拖宕,引发支持者忧心。
「今年五一太难了。」家住河南的武女士说起自己筹划全家「五一」假期旅行计划时谈论起了遇到的苦恼。
「疫情三年憋坏了,」武女士告诉BBC中文记者,家裏的二女儿才四岁多,几乎没有出门旅行过,今年说什么也要出去。「大儿子说想去北京的环球影城,女儿想去上海的迪士尼,我一看票,说你们别争了,都去不成。」
对于武女士而言,今年「旅游热」比疫情前更甚,往年4月初开始订酒店机票都来得及,今年纷纷售罄,往年「五一」、「十一」也有涨价,今年则涨得接受不了。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最初推算,今年「五一」假期,中国旅游出行预计达2.4亿人次,结果数据中心在5月4日公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人民币,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 .)本周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会晤。拜登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告诉路透社,拜登和小马科斯预计将在加强商业往来以及「军事强化」方面达成协议,双方都对中国感到担忧。
就在这场会面之前,BBC目睹了在南沙群岛仁爱礁(菲律宾称阿云津礁)附近发生的紧张冲突。马尼拉方面表示,这一举动完全是北京一手策划;中国外交部称,菲律宾海警船「未经中方允许,擅自闯入仁爱礁海域」,又称「菲方船只搭载记者冲闯仁爱礁海域,是一场有预谋的挑衅行为,蓄意找茬碰瓷,并借机炒作」。
中国声称拥有几乎整个南海的主权,包括南沙群岛,但菲律宾也声称拥有部分主权。马来西亚、越南、文莱和台湾也都声称对南海拥有主权。这让南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在中美关係紧张加剧的情况下。
首先,中国对台湾的主张日益强烈,这些水域的通行对保卫台湾很重要。其次,这些水道每年还承载着价值5万亿美元的全球贸易,这引发了人们对北京日益增长的足迹可能会限制贸易的担忧。
5月6日,新任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与王后卡米拉(Camilla, the Queen Consort)将走进伦敦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接受加冕。
这是英国70年来再次举行君主加冕大典,预计将有数以百万计的民众观看。加冕礼进入倒计时,白金汉宫正如火如荼的凖备,全世界的焦点也关注着这场极具意义的仪式。
有些人可能会对那些人群、那些派对、那些排场和那些仪式万分陶醉,但另一些人却是会想尽办法躲开这个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