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奥运场馆中,接连发生数起台湾观众的加油海报被工作人员没收、或被要求撤下的事件。为什么这些应援道具不被允许?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为名参加奥运的台湾运动员及观众,必须遵守哪些规範?
争议事件在力拚卫冕金牌的台湾羽球男双组合李洋、王齐麟赛事上引爆。从四强一路延烧到金牌战。
8月2日「麟洋配」四强对上丹麦组合,场边台湾球迷高举写着「Taiwan」(台湾)的绿色毛巾,被现场工作人员收走。另一位台湾观众杨小姐拿着形状是台湾本岛的绿色海报,上面用中文写「台湾加油」,也被工作人员要求解释海报内容。后来一名身穿粉红色上衣的男子抢走海报并破坏,虽然立刻被工作人员带出会场,但海报并没有还给杨小姐。
根据台湾中央社报导,台湾外交部驻法国台北代表处已经协助遭人身攻击的杨小姐报案。
至于Taiwan字样的毛巾被没收,代表处指出,中华民国国旗是大会明令禁止携带的旗帜,但中英文的 「台湾」字样的物品并没有明令禁止,仍与国际奥委会和巴黎奥委会沟通中。代表处认为,现场执法争议不排除是部分工作人员对规章没有完整认识,在现场情况混乱下,将规章过度诠释。
「我上面写台湾,工作人员就说不可以带进去,他说因为台湾是政治用语。」来自台湾的观众王浩安对BBC中文说。
她在8月4日进场观看「麟洋配」对决中国组合王昶、梁伟铿的金牌战。她指出,进场前的安检,工作人员会仔细询问海报上的中文字是什么意思。她用法文向工作人员解释:「台湾是一个地名。」但工作人员回应,在他们收到的相关守则当中,「台湾」就有政治意涵,不得进入奥运会场。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制定的奥林匹克宪章(Olympic Charter)地位如同奥运的宪法。奥运的凖则、规範,如有争议,都必须回归到奥林匹克宪章讨论。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Olympic Charter)第50条第二款:「在任何奥林匹克场地、场馆或其他区域,不得有任何形式的示威或政治、宗教或种族宣传。」
在巴黎奥运会的官方网站,可以查到「禁止携入场馆的物品清单」:包含宗教或政治信息,或被视为有悖于公共秩序的内容的海报、横幅、标誌,或其他可用于示威的物品,禁止入场。
但拿着写「台湾」的标语,是否等同于「政治宣传」?因为奥林匹克宪章和主办城市没有更进一步的释义条文,因而有诠释的灰色地带。
「共识就是,不能做政治主张。」台湾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林佳和接受BBC中文採访时指出,奥林匹克宪章规範在场馆内,包含观众所在的看台区域,不得从事政治示威或宣传。
他举例,在西班牙比赛时,出现象徵支持加泰隆尼亚独立的红、黄、蓝相间「孤星旗」(Estelada),这就是明确政治主张。如果台湾观众举出「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海报,也算违反规定。
在国际体育赛事上做「政治主张」并不是罕例,最着名的案例之一,是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非裔美国短跑选手史密斯(Tommie Smith)和卡洛斯(John Carlos)在颁奖仪式低头、高举戴着黑手套的拳头,抗议种族不平等,结果遭到禁赛。
林佳和分析,这次巴黎奥运被没收的「台湾加油」海报、Taiwan毛巾,并不是奥林匹克宪章中禁止的「政治宣传」,因此他认为巴黎奥运工作人员有执法过当之嫌。
美联社报导,国际奥委会发言人亚当斯(Mark Adams)回应台湾标语被收走事件,引述1981年的洛桑协议,台湾以」中华台北「参赛的框架。亚当斯表示,横幅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能导致「为什么这个可以,那个不行?」这就是规则之所以严格的原因。要将206个奥委会代表团齐聚竞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也指出,巴黎奥运官方网站规定,只有经过大会认定的旗帜才能被带入会场。
着有《奥林匹克之梦:体育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1895-2050》的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国琦认为,这次争议是因为「台湾」这个字眼本身就会被视为政治敏感。
他说,可能有些台湾人认为洛桑协议不公平、不对等,但它就是当时同意且行之有年的协议,在奥运会场上,就只能是」中华台北「。若运动员违反协议,做出和「台湾」相关的政治表态,可能会被取消成绩、被禁赛。若民众违反,最严重会被要求离场。
BBC中文询问巴黎奥运主办方,希望能进一步釐清是基与哪一项规範没收台湾标语,巴黎奥运媒体窗口表示,已将邮件转交国际奥委会。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国际奥委会回复。
台湾运动员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奥运,始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1949年,两岸分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在国际组织上,与中华民国争夺「谁能代表中国」。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允许中国参赛,当时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主张「汉贼不两立」,中华民国因此退赛。
1956年澳洲墨尔本奥运会,台湾以「福尔摩沙中国」(Formosa-China)的名义参加,北京退赛。
1960年代东京、墨西哥城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让中华民国以台湾(Taiwan)为名义参赛,但在当时「中华民国代表正统中国」的意识形态下,台湾仍持续争取以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的正式国名参赛。
1979年,台美断交,中美建交,同年国际奥委会便通过决议案,要求台湾更改会名,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赛,同时禁止使用中华民国国旗。
1981年,中华奥委会与国际奥委会于瑞士洛桑签订协议,依据洛桑协议内容,中华奥委会的英文名称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会徽及会旗经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核准,使用梅花形状,中间有奥运五环的中华奥委会会旗,播放的是和国旗歌旋律相同的中华奥委会会歌。
在巴黎奥运场馆中,包括观众席上,贴有用法文公告「场馆内禁止的旗帜」,列出三面旗帜,包括俄罗斯国旗、白俄罗斯国旗,以及中华民国国旗。其搭配的文字分别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台湾。
2022年2月莫斯科入侵乌克兰后,俄罗斯及盟友白俄罗斯的运动员被禁止参加世界体育比赛。巴黎奥运,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运动员以「个人中立运动员」(AIN, Individual Neutral Athletes)的身份,不能使用本国国旗或国歌,也不会被列入官方奖牌榜。
面对巴黎奥运的台湾海报争议,中华奥委会荣誉副主席陈士魁对BBC中文表示,现场工作人员实际执法情形,中华奥委会还在和国际奥委会持续沟通了解中。
他建议台湾观众最好是携带中华奥委会的会旗进场,因为这是合法的旗帜,其他具有台湾元素的旗帜、标语,在现场会遇到什么状况,中华奥委会也难以给出答案。中华奥委会带了上千支小尺寸的会旗,在现场发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