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英国将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
英国人的感情是强烈的。对于1960、70年代、甚至9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交还香港只有一种解释:(大英)帝国的终结。
中国人的心情是振奋的。北京官方的说法是,香港「回归」是神圣的日子,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铭记。因为这标誌着:(一段)耻辱历史的终结。
香港人呢?那一天起,他们再次走上一段前人从未走过的路。
主权移交典礼上,倾盆大雨由天而降。似乎也在预示北京与香港今后相处大气候的基调。
23年过去了,「五十年不变」的路程几乎走到一半。期间,北京和香港的关係几多起伏风起云涌。BBC中文为你整理八个重要日期,解释其现实意义。
关键日:1999年6月26日,北京对香港《基本法》中的「居港权」作出解释。
关键点:这是香港主权移交以来人大第一次释法。
此前,在香港终审法院对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居港权问题作出判决后,时任特首董建华直接向北京国务院提出报告,请求人大释法。此举在香港社会引起极大争议,特区政府被指破坏香港司法独立,香港法律界发起「沉默大游行」。
《基本法》是香港小宪法,规定在2047年之前的50年内,香港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对香港事务有决定权,军事和外交权力则在北京手中。但《基本法》也写到,中国常设立法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有「最终解释权」。
这个「最终解释权」成了北京和香港关係不太平的导火索:北京曾五次释法,几乎每一次都在香港引爆担忧法治、司法独立的火药桶。
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9月间,一些曾参加「雨伞运动」的年轻人被选入香港立法会,10月,其中两人在宣誓就职仪式上侮辱中国、呼吁港独。中国人大主动释法,判定宣誓人丧失就任相应公职的资格。
关键日:2003年7月1日,50万香港人上街游行,主题是「反对二十三,还政于民」。
关键点:这是香港人第一次在主权移交纪念日大游行。
2002年9月24日,特区政府公布了根据《基本法》第23条就叛国、颠覆、洩漏国家机密等7项罪行立法的谘询文件,在香港引起前所未有的争议。
香港人表达民意的七一大游行引发所谓的「七一效应」,港府第二年决定撤回国家安全条例草案,「以消除社会对当局按照基本法23条规定立法所带来的疑虑」。一年多后,特首董建华下台。
影响更为深远的是,七一游行使香港人一改政治冷感形象。他们似乎看到了民众的力量。从此,七一游行成为香港政治日曆上的固定节目。
七一游行参加人数往往也成为衡量香港市民对特区政府满意度的标凖之一。
关键日:2012年10月8日,梁振英的特区政府宣布,搁置实施德育与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
关键点:香港与北京之间对港人「身分认同」矛盾激化、争夺冲顶。
北京认为,主权移交之后出现的各种中港矛盾,原因之一可能是港人对中国认识不足、不认同中国发展道路,或者没有看到香港命运与中国息息相关。总之,主权回归了,但港人之「心」并未回归。2007年时任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视察香港时明确强调,必须「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国民教育」。
港府推出过其他增强对中国认识的公共措施,但是「国教」激发最为强烈的反弹。反对者称之为对港人及下一代「强行洗脑」,发起一系列抗议,包括联署、游行、集会,甚至絶食。
「反国教」运动之后,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抗拒「中国认同」出现涨势,「身份认同」问题再也没有离开香港抗议北京的「运动场」。
关键日:2014年9月28日,「佔中」开始,「雨伞运动」拉开帷幕。
关键点:这是主权移交至2014年香港最重要的民主抗争运动。
2014年9月28日,香港民主派支持者为了争取一个没有筛选机制的普选制度,佔领政府总部外的道路,揭开为期79天的佔领运动(又称雨伞运动)。
声势浩大的「佔中」虽然没有换来北京及港府的任何让步,但是,这场运动被广泛认为孕育了香港民主抗争的种子,掀开香港民主运动「新一页」。
黄之锋在「雨伞运动」一週年纪念日时这样说:「9月28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我们投身民主活动重要的转折点。」
迄今,「真普选」依然是北京与香港人之间难以弥合的鸿沟。但是,大批香港年青人在经历「雨伞运动」的洗礼后,对社会和北京极度失望,这为今后中港关係埋下了伏笔。
关键日:2016年2月9日,九龙旺角发生大规模警民冲突。
关键点:这是香港数十年来最严重的骚乱,而且触及北京「港独」红线。
农曆大年初二(9日)凌晨,香港警员在旺角闹市区试图驱赶涉嫌非法在街头摆卖的小贩,但引发香港「本土民主前线」等本土派组织号召抗议者到场声援小贩,与警员发生对峙、冲突。在香港,「本土派」也因抗争手法激烈广受关注。
又称「鱼蛋革命」的旺角骚乱几天后,北京政府驻香港的最高官员、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定性,这起暴力事件是「激进分离势力」所为。在从西藏、新疆到台湾许多其他问题上,北京也曾给反对派贴同样的标籤,意指这些人的真实目的是分裂中国、搞独立。普遍认为,港独,是北京的「终极红线」。
旺角骚乱后,在香港,「港独」更加不再被视为禁忌话题──尤其在年轻人之间。他们不但认为香港独立有可能,更誓言不惜付出代价推动。
关键日:2018年9月23日,中国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周日正式通车。
关键点:「一地两检」被指严重破坏「一国两制」。
「一地两检」制度下,香港把高铁站内部分区域交由大陆管辖。反对派认为这无异割地。但是,北京和港府则说,「一地两检」符合《基本法》和一国两制,而且可以节省时间,高铁本身更有长远的经济效益。
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筹建期间,高铁因成本高昂、一地两检等已在香港引发过示威。扰攘多时,通车虽然意味着尘埃落定,但是,多年抗争后,大陆执法人员还是在香港核心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执法区,许多港人感觉如鲠在喉。
除高铁外,港珠澳大桥、莲塘口岸等本意是要连接大陆与香港的大型工程的风险在于,如果北京被视作借强势与香港搞「硬融合」,港人的心反倒有可能与北京愈走愈远。
关键日:2019年6月9日,香港爆发《逃犯条例》引发的「反送中」大游行。
关键点:这是香港主权移交以来规模最大、暴力最为严重的抗议。
不过,《逃犯条例》似乎只是导火索,根本原因还包括,主权移交后,北京被视作连年、逐步加大在香港的影响和控制,多次高调批评香港反北京中央政府、要求民主、普选等活动;港府亦多次被指屈从中央压力、加强对政治活动的管控。港人感觉「北京压力」越来越大,保障自治的《基本法》被一步步侵蚀、削弱,也有人指责港府在这方面助纣为虐。
除了游行人数超过百万、抗议时间持续几个月外,「反送中」期间最为震慑的是暴力冲突之严重,燃烧弹、催泪弹、水炮车……警察还动用了真枪实弹!
从6月爆发延续到岁末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最终才给旷日持久的抗议大潮按下了「暂停键」。不过,这个暂停真的非常短暂。因为......
关键日:2020年6月30日,北京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港区《国安法》,立即生效。
关键点: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从此,「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恐怖活动、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罪名正式写入香港《基本法》。北京可以绕过相对独立的香港立法体系,直接在香港惩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需要说明的是,《基本法》中确有要求香港立法机关依据议会程序订立国家安全法的条文。但是,由于反对派以及香港民众的牴触,历任特区行政长官均未成功推进。
北京代替香港强行立法,令外界担心香港半自治地位消失。但北京说,这是平息香港政治动蕩、维护社会稳定所需。
风波已经扩散到国际舞台。西方媒体哀叹《国安法》将标誌着「香港的终结」,美国率先推出实质性制裁措施,包括对中共官员实施签证限制。
北京已经开弓、且箭在弦上。《国安法》在香港、国际间还将引发怎样的反应?一切刚刚开始,后势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