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周五(7日)宣布,制裁11名损害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员。
其中4名为中国涉港官员,7人是香港政府官员。
华盛顿指,这批官员损害香港的自治及香港人表达、集会的自由。
特首林郑月娥在制裁名单上首当其冲。美国财政部谴责她在去年试图通过逃犯条例修订、在近期推动香港《国安法》中扮演关键角色,「施行北京打压自由和民主程序的政策」。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香港民主委员会总监朱牧民在声明中指,这意味着林郑月娥与独裁者、恐怖分子、纳粹分子等在同一制裁名单上。
「威权主义者需要听话的公务员。他们的所作所为让几百万人受到威胁,我们希望这会体现他们的盲从不会没有后果。」
美国的制裁意味着,上述官员直接或间接在美国持有的房产和权益,都会被封锁,并需要上报至财政部的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
除非得到特别批准,这批官员与美国人或在美国境内的交易,都会遭到禁止,即无法买卖任何涉美基金、货品与服务。
财政部长穆努钦(Steven Mnuchin)在声明中表示:「美国与香港人民站在一起,我们会用我们的工具和权威来打击那些损害他们自治的人。」
这一制裁的法理基础是此前总统特朗普颁发的、撤销对港特殊待遇的行政命令,以及《香港人权与民主法》以及《香港自治法》。
国务卿蓬佩奥在声明中表示,美方的举措「发出一个清晰的信息」,即香港当局的举动是「不可接受的」,其违反了中国在「一国两制」和中英联合声明中的承诺。
香港成为中美关係近期最大的争持点。中美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脱钩,而事关重大的美国大选将在三个月之后举行。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强硬态度,一方面是为了鼓动选民支持,另一方面是白宫内的对华鹰派,寄望借此机会修正他们认为过于软弱的对华政策。
华盛顿对中港官员的制裁已酝酿多时,但外界此前并未得知具体官员名单。美方制裁具有标誌性意义,不过实际打击效果有限。
中方及上述中港官员未立即回应美国制裁决定。
在制裁名单上首当其冲的香港特首林郑月娥7月受访时曾表示,并不害怕美国对其制裁。
她称,她在美国没有资产,亦不嚮往到当地,「不发签证就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