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香港長者接種率低迷為何值得關注
香港新闻

新冠疫苗:香港長者接種率低迷為何值得關注

发表时间:

香港长者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很低。截至2021年9月12日晚8时,约750万香港人口中完整疫苗接种者佔总人数的56.6%,但70岁-79岁长者完整疫苗接种的比例仅为该年龄段人口数的32.17%,80岁以上仅为9.76%。

在较早实施新冠疫苗接种的英国,长者的接种率已接近9成。根据英国官方的数据,截至5月9日,在约有684万老年人口的英格兰地区,70岁以上人口平均接种率为89.5%;95岁以上人口的接种率也达到了86.1%。

香港是全球较早开始注射新冠疫苗的地方之一。2021年2月,香港开始疫苗接种计划,而第一批疫苗接种的人群就涵盖高危人群长者。但7个月后,香港的长者接种率依然很低,未在最需要被保护的群体中形成免疫屏障。

此前专家指出,香港若要恢复和中国内地的正常通关,首先应提高疫苗接种率,而提高长者的接种率刻不容缓。

香港浸会大学「助减香港市民疫苗犹豫研究计划」于2021年7月至8月期间,以电话调查方式访问共3060名香港市民,其中70岁以上长者448人。

主要负责该计划民意调查部分的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张引对BBC记者表示:「70岁以上群组的疫苗接种意愿一直比较稳定,比较低。29%的70岁以上受访者认为自己身体差或者有长期病患而不适合接种疫苗;另一突出原因是,19%的人认为自己年纪大,不适合接种疫苗;第三个原因则是比较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副作用和后遗症。」

香港政府专家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对BBC记者表示,香港长者疫苗接种率低的成因很难解释,其中可能涉及今年1月疫苗在挪威开始接种时部分媒体的夸大报道;长者子女的犹豫和一些本地全科医生的建议。

2021年1月,挪威接种辉瑞/BioNTech疫苗后死亡的人数达到29人,死者年龄均在75岁以上。在评估部分死者死因后,挪威卫生当局修改针对高龄、体质较弱人群的疫苗接种提示,指出在这部分人群身上,疫苗常见副作用有可能演变为严重症状。

与此相隔不到一个月,香港开始推广疫苗接种计划。

许树昌分析称:「死亡之事被媒体广泛报道,还有部分香港本地媒体的夸张报道。即使挪威当局事后对其调查併发布调查报告,也不能让香港的长者和一些家庭医生安心。」

张引认为:「疫苗刚推出的前期,无论是媒体或者甚至一些专业人士,本地或者海外的一些媒体对疫苗的质疑声非常高,这种信息又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尤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其实很容易提高抗拒或者很犹豫的心理。」

除此之外,香港长者对疫苗的犹豫还源自家庭医生的建议。

许树昌认为,香港长者甚至家庭医生对疫苗的副作用有一些误解,怕接种疫苗后产生致命性后果。

他解释道:一线家庭医生也许对疫苗的认知还未更新到位,或者他们不想对因接种疫苗而产生的致命性后果承担责任。

香港大学流行病学家高本恩(Benjamin Cowling)曾对彭博社表示:「如果担心疫苗副作用,长者会徵求他们的家庭医生的建议。而这些家庭医生可能不想处理任何与责任相关的问题,因此更可能告诉长者接种疫苗要更加谨慎。」

香港于2021年2月开始推广疫苗接种计划,长者原本是优先接种的群体之一。当时香港的疫情相对较轻。张引认为:「长者对疫苗的怀疑情绪或者心理相对来说比较高,但(当时)疫情对于自己生命的及时威胁又相对来说比较低。」

许树昌指出,「香港政府应该着手提供移动接种团队,走进养老院、护理院和安老中心,为长者接种疫苗提供方便。」

同时他也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提出建议,要说服长者的子女,接种疫苗利大于弊。「有一些长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自己签署接种疫苗同意书,就非常依赖其子女的同意。香港政府正在着手说服长者的子女。」

香港商界于2021年年中开始陆续推出各种抽奖措施试图提升香港的接种率。张引表示,从浸会大学的电话调查来看,抽奖刺激对长者群体的作用不大。

张引建议利用同辈影响力来提高长者的疫苗接种率。「有一些(老)人打针以后,身体其实没有很大反应。其实我们有建议比如说政府或者医疗机构请这些接种完疫苗的长者作为义工在接种现场为同龄人提供帮助,这样效果会更加明显」。

浏览其他香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