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周四(5日)宣布,针对北京对香港民主的打压,美国政府将向在美国的香港居民提供临时「避风港」,允许他们延长在美居留期限。
根据这一政策,目前在美国的香港居民将可以获得最长18个月的「暂缓撤离」期限,让他们暂时得以在美国居住。
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对此回应称,此举为「雕虫小技」,「充分暴露」了美国用「香港牌」「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
拜登称,有「令人信服的外交政策理由」允许香港居民留在美国。
他表示,中国政府单方面在香港施加《国安法》后,香港警察持续进行受政治因素驱使的逮捕行动,已经拘捕至少100名反对派政治人物、活动人士与示威者。还有超过1万名人士因为其他与反政府示威有关的指控被逮捕。
「在过去一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持续攻击香港的自治,破坏其剩余的民主程序与制度,对学术自由施加限制,并打击新闻自由,」拜登在宣布这一政策的备忘录中表示。
他表示,为「被在香港被剥夺受保障的自由的」香港居民提供「避风港」有助于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路透社报道称,目前并不清楚有多少人会受此举影响,但有一名高级官员表示,目前在美国的大多数香港居民将符合这一政策的适用资格。
美国政府称,2019年有大约15万5千名香港居民抵达美国,2020年这一数字为2万3千人。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马约卡斯(Alejandro Mayorkas)称,获得资格的人士还可以寻求就业许可。
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8月6日表示,美国「大肆污蔑抹黑香港国安法」,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该声明称,香港国安法和选举制度改革「恢复了香港的稳定,完善了香港的法治」,「广大香港民众对当前局势感到满意」。
「反中乱港絶对没有出路,蚍蜉撼树絶不可能得逞。我们敦促美方立刻悬崖勒马,趁早死了这条心,」声明称。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发表声明表示,中国当局从根本上改变了香港制度的基石,华盛顿此次提供保护是同其盟友一道,继续拜登政府同其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抗衡中国的努力。
英国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蓝韬文)对拜登政府的决定表示欢迎,称这是一项「慷慨的决定」。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已针对香港居民推出不同政策,应对香港国安法。英国政府自今年一月起推出「BNO」签证计划,符合资格的香港居民可以借此在英国生活五年后申请永久居民身份。
位于华盛顿的「香港民主委员会」对美国政府的这一决策起到了推动作用。该机构总监朱牧民表示,预计这项命令可以影响约10万人。
「我们视此为第一步。只适用于目前身在美国人士的所谓延迟强制离境是一个临时的保护身份,我们还在持续推动其他措施,希望更多的香港人在未来可以受惠并免于镇压,」他对BBC表示。
拜登政府此项举措属于「暂缓强制递解」(Deferred Enforced Departure)政策,这项政策并不能提供获得公民权的途径,但总统可以对此无限期更新。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本·萨斯(Ben Sasse)称此举是「坚实的一步」,同时呼吁政府更进一步为香港人提供全面庇护。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Ned Price)称,香港人仍可以被转介至美国难民接纳计划(US Refugee Admissions Programme)得到评估。
此举是美国政府针对香港问题作出的最新举措。拜登政府称,香港的法治与民主遭到侵蚀。
今年7月,美国政府就香港的商业风险发出警告,同时宣布制裁7名中国中联办的官员。
作为回应,北京向美国前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多个美国官员及机构实施制裁。
在上月中美天津会谈中,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Wendy Sherman)提及了对北京在香港的反民主镇压的关切。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峰则表示,美国「没有资格在中方面前指手画脚谈民主人权」。
8月4日在东亚峰会外长会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还针对美日两国对香港的关切反问,「关切什么?是想让香港重回混乱动蕩吗?是想让『港独』势力再次上街吗?」
「我要明确地告诉你们,死了这条心吧,不可能再等到那一天了,」王毅当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