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庭獲選BBC巾幗百名:一位香港年輕示威者的恐懼與希望
香港新闻

周庭獲選BBC巾幗百名:一位香港年輕示威者的恐懼與希望

发表时间:

香港经历了一年多的反修例运动,周庭与很多示威者一样,在运动逐渐平息时又面对香港《国安法》带来的改变和恐惧,她在今年6月《国安法》实施前退出有份创立的民主派组织「香港众志」,宣布不再参与国际连结的工作,极少接受外国媒体的访问。

她在24岁生日的前一日(12月2日),因去年一宗未经批准集结案被判入狱10个月,首次成为阶下囚的她当庭落泪。她8月时亦因被指触犯《国安法》被捕,暂时未被起诉。同时被判入狱的还有另外两名香港青年政治人物黄之锋和林朗彦。

周庭11月中在被还押前接受BBC中文访问时表示,没有后悔参与政治,强调不觉得自己做错事,但她坦承自因《国安法》被捕后,自己「心灵受创」,不再如以往般敢言,身体日渐消瘦,似乎越来越抵受不了压力。

「无可否认,这个城市越来越絶望,我也觉得前路茫茫,你问我下一步可以怎样做,我都回答不到,但我们不能让絶望佔据我们所有,也不能因恐惧忘记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香港,一个有民主的香港,」她说。

周庭在一个避谈政治的天主教家庭长大,2012年15岁便投身政治,在反对国民教育运动中亮相。2014年,香港爆发争取民主普选的佔领运动,她与其他学运领袖一同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2016年,她与黄之锋、罗冠聪等人成立主张「自决」的「香港众志」,争取香港人可以透过民主方式自主决定前途。

该组织再三否认「自决」有「港独」含意,但港府认定这个主张等同支持公投是否「港独」,所以在2018年,周庭被拒参加立法会补选。

去年的运动中,「香港众志」担当「国际线」的角色,游说外国政府制裁中国和香港官员,以增加香港示威者的谈判筹码。周庭因为精通日语,被视为「日本线」的重要一员,试过在日本召开国际记者会,呼吁当时的安倍晋三政府关注香港人权状况。

中国官媒和政府把她视为「乱港分子」、「港独分子」,对她和其他活动人士寻求外国政府介入中国内政和香港事务的做法极其反感。但支持者视她为「民主女神」、「真花木兰」。

她获选进入BBC「巾帼百名」,这个活动每年从世界各地挑选一百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

她接受BBC访问时表示「受宠若惊」,认为外界对她的称号都是属于香港的抗争者,不论男女也是积极参与民主运动。

她认同,这场抗议活动改变了外界对于女性参与政治的观感,「今次这场运动是有很多女性参与,以前很多人认为女性是柔弱,男性则较强壮,所以在前线和警方对峙,就一定要是男性,女性站后一点,但这场运动中已很少人这样说。女性示威者在不同岗位,前线、后援、传讯也有参与,不是只有男性可以做,女性一样可以很勇敢,一样很努力追求民主。」

今年8月,港警指控周庭从7月开始利用社交媒体「勾结境外势力」,根据香港媒体报道,她被指与一个支持外国政府制裁香港的团体「揽炒团队」有关。香港民主派政治圈普遍对她被捕感到意外,她的长期伙伴黄之锋形容她「应该是众多同龄政治人物当中,最『不政治』的那一位」。

「《国安法》对我最大影响是说话会更谨慎,很多以往可以讲的说话,我不会再说了,每说一句都会思考在这形势下是否可以说,这是一个白色恐怖,笼罩在所有香港人的头上,」她对BBC中文说,「你可以说他们(北京)做到震慑的效果,但不代表人民有更美好的生活,他们只是被恐惧压倒。」

她被捕后获准以20万港元保释,其护照被警方没收。获保释后,她对香港媒体表示,警方并未讲清楚案件的具体时间、事件和内容,此举是「无中生有」,她接受BBC访问时表示,由于案件仍在调查,不能透露更多,只能再次重申,她不明白为何自己因《国安法》被捕。

被捕前一天,港警派了大批人员在她所住的屋苑门外轮班看守,她在社交平台上向网民表示忧虑,当时她以为这些人员只是想吓唬她,没想过自己原来会因为《国安法》被捕。

「这些人来到我家门口,就大力地拍门,好像想撬开那道门似的,令我现在听到门铃声、拍门声等与门相关的声音我都很害怕,我对这经历真的有很大的阴影……那时候,我很担心会被还押,警方搜了我家两个小时,我妈也在家,我很担心不能回家,我心裏想,这会否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再在这个家。」

她说,现在经常会发恶梦,重现被捕、被困警署和上庭的情景,「被捕之后,我变得越来越瘦,以前我也跟其他女生一样有点贪美想变瘦,但现在我一点儿也不想再瘦下去,但即使我正常生活、有吃东西,也很难增磅,压力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就算我对自己说没有很大压力,但我的身体似乎在告诉我,我是受到很大的压力。」

「每个人心中都有恐惧,我也很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所恐惧,但如何克服恐惧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也希望如果大家有方法,可以教一下我。」

「现在参与抗争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人付出和牺牲,不单是金钱、时间,也可能面对监狱的煎熬,香港有很多朋友、年轻人和抗争者,比我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恐惧,我知道即使我面对很多痛苦,但很多人比我更痛苦,」她说。

数以千计的示威者因涉暴动、袭警、非法集会等罪名被捕,亲政府阵营认为他们罪有应得,任何政治诉求都不应诉诸暴力或违法行为。但示威者阵营认为,这是政治打压。

被问到这场运动的成败,周庭不抱乐观,「现在很难下定论,但我们一定不是嬴,因为还未达到诉求,运动要成功,看看世界各地的例子,都知很困难,会失去很多,甚至牺牲,政权仍然会继续打压,甚至变得更肆无忌惮,但坚持下去很重要,勿忘初衷很重要。」

记者问周庭,示威近月转淡有没有觉得是因为民主派支持者已经忘记初衷,她思考了差不多十秒才能作答,「我觉得很多人没有忘记,只是在充满恐惧中,在现今做了一些,与以往不一样的判断。」

港府把香港再没有大规模暴力抗议事件归功于《国安法》,但一些声音则认为,《国安法》令很多香港人感到灰心和忧虑,一些人选择离开香港,正蕴酿新一波的移民潮。

「我觉得(移民潮)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但我理解为何这么多人想离开。香港似乎是一个越来越充满絶望的地方,香港人是好嚮往民主、自由、好嚮往自己能够拣出自己的政府,能够自己决定社会上不同的政策,但这些事情,我们努力多年,都似乎都好遥远。」

但她说,自己不会完全离开香港的民主运动,因为「生活就是政治」,她认为香港人要在可行的空间裏反抗,她个人则希望继续运用自己的知名度,让更多人知道坚持自己的信念是很重要。

与此同时周庭的行为方式发生着改变。她现在不隶属任何组织或团队,把时间集中运营拥有30多万粉丝的YouTube频道,希望透过轻鬆的方式讨论政治,同时让世界各地的网民关注香港。

「我的形象和路线,通常是(吸引)较多年轻人收看,我自己也认为这些影片应该有趣一点、更多剪接效果,也不单纯是讲政治工作。」

在影片中,她以活泼、邻家女孩的形象示人,与在抗议现场叫喊激情口号的活动人士完全不同,但影片的话题仍然与政治及社会息息相关,她会讨论日本时政、美国大选、抖音的安全问题、教授网民如何保障资讯安全等等。

她的YouTube影片其中一个特别之处是包括自己翻译的日语字幕,显示她仍然在与日本网民有所连结。

她从不掩饰自己「宅女」的一面,自小喜欢日本文化和动漫,也正是因为这种兴趣,获得了众多香港、台湾、日本年轻人的共鸣。

有时候,她从日本的动漫看到了香港身处的政治状态。她对BBC中文举例说,近年看了一套名为《Psycho-pass》(译作心灵判官、心理测量者)的动画,故事讲述一个虚构的独裁社会中,当权者透过先进技术监控民众的精神状态,评估他们犯罪的可能性,在罪行发生前就遭到有关人员执法。

周庭说,「《Psycho-pass》这套动画正是在谈论当权者如何对人民进行思想控制,描绘一个非常1984式的社会,日本很多动画都有1984般的情节,以前看这些作品都认为这种社会离我们很远,但岂料这些原以为只在动画、电影中出现的桥段,竟然与香港越来越接近,觉得很悲哀。」

她参与民主运动后,经常在日本媒体亮相,在网上以日语与日本网民互动,在当地建立了很大的知名度,由于她对动漫文化的热爱以及其「邻家女孩」形象与一般抗争者有所反差,因而更受日本网民关注。

她被捕时,日本网民为她发起「#FreeAgnes」的运动,当时网民把她称为「真花木兰」,日本媒体把她称为「民主女神」,多个日本政界、娱乐圈的人也发声,包括时任内阁官房长官、现任首相菅义伟也发声表达忧虑。

在《国安法》下,她不再参与国际连结工作,也不会再公开要求日本等外国政府实施什么对港政策,但她继续吸引日本和世界的关注。

「日本网民有如此大的反应,我自己都吓到了,没想过日本社会有这么大的迴响,」她对BBC表示,「有些称号我或许配不起,但如果世界各地透过我,多点关心香港,可能是一件好事。」

BBC「巾帼百名」每年都会提名100名来自全球各地深具影响力及鼓舞人心的女性。

我们希望读者们能够积极参与,向她们提出你们的主意。欢迎各位在社交平台Facebook、Instagram及推特上使用#100Women与她们交流。

浏览其他香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