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进入最后一个月。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本已处于低潮的关係因为一条推文再起波澜,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称因受美国制裁家中「现金成堆」引发关注,中国实施新的出口管制规定,或会加剧中美贸易战。
另一方面,中国#MeToo运动中一起里程碑式的性骚扰案件本周首次开庭审理,在感恩节期间,中国一所大学的宿舍再度引发了「过洋节」的争议。
刚刚过去的一周,BBC中文网以下新闻内容受到读者的关注。如果你错过了它们,BBC中文带你一一回顾。
1. 澳大利亚总理要求中国就虚假照片道歉,华春莹隔空回应「残杀无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月30日在推特上发布一张图片,暗指澳大利亚军人杀害无辜。该图片据知是经过修改的假照片,引发广泛争议。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要求中方道歉,称北京应该为分享这一「令人反感」的图片「感到非常羞耻」。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则回应指责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残杀无辜」。
此时正值两国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而这仅仅是最近一系列中澳冲突中的一个插曲。
2.《中国现代化的陷阱》作者谈蚂蚁上市和美国政治
1997年何清涟的《中国现代化的陷阱》一书在中国出版后立即成为非小说类畅销书,书中对中国经济改革弊端的分析和看法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何清涟对当时的中国经济改革的危险作出预言,诸如国有资产流失,腐败官僚借改革巧取豪夺,社会分配不公,农民丧失土地的社会危险……
这本被称为"盛世危言"的书后来在中国被禁。
时过境迁,中国经济发展绕过「陷阱」了吗,美国政治发展是否遭遇了政治陷阱?BBC中文採访了《陷阱》一书的作者何清涟,请她谈了现在中国的发展问题和美国大选后的政治分裂。
3.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因美国制裁家藏现金 中资银行为何「爱莫能助」
林郑月娥最近在接受电视採访时表示,由于美国对她的制裁让她无法拥有银行账户,因此不得不把工资以现金形式保存在家中,结果导致家中「现金成堆」。
因为香港实施《国安法》,今年8月,美国对林郑月娥等11位中港官员实行制裁,以回应中国对香港实施的国安法。而林郑月娥此言一出,引起了社交媒体的热议。
究竟中资银行为何无法为林郑开设账户呢?
4. 中美贸易战:中国《出口管制法》生效 「以牙还牙」华府
中国12月1日开始实施《出口管制法》,这部法律主要针对可能损害中国国家安全的军事技术和其他产品的出口。
出口管制被广泛认为是对美国类似行动的回应。TikTok、华为和腾讯都是美国对中国科技打击行动的受害者。有人担心,周二生效的新法可能会加剧中美贸易战。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于2018年开始,但在今年加剧。
5. 中国#MeToo再引关注 「名嘴」朱军被控性骚扰案两年后开庭
中国北京海澱区一家法院12月2日首次开庭审理一起里程碑式的性骚扰案件。
在中国,此类案件能正式走入法庭审理阶段甚为罕见。分析人士认为,这起发生在六年前的案件或对中国#MeToo运动的未来影响重大。
2018年,网名为弦子的女子在社交媒体公开发文指控中国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朱军,称其在2014年对她进行性骚扰。她向法院对朱军提起诉讼。朱军否认所有指控,并反诉弦子和她的一名支持者侵犯其名誉权和造成精神伤害。
这次庭审并不对外公开,但在开庭前的一次採访中,弦子对BBC表示,无论输赢,她都不后悔。「如果我赢了,那肯定会鼓舞更多女性站出来说出自己的故事;如果我输了,我会继续上诉,直到讨回公道。」
6. 中国哈工大宿管员感恩节派糖果遭学生批评「过洋节」,校方支持举报
在中国,过不过来自西方的节日一直是一个火药味十足的话题。
最近,一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的言论再次点燃了火药桶。他威胁将举报一名宿舍管理员,因为后者打算在感恩节向学生们赠送糖果。这名就读于该校的学生认为,这是「宣传西方节日」,「非常不妥」。
此事曝光后,该学生遭到了大量网友的抨击。很多网友认为他在「上纲上线」、「小题大做」。
但哈工大在11月27日作出回应,对该学生的行为表示肯定。称学校「不提倡有宗教色彩的『洋节』进校园,坚决禁止宗教活动进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