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香港两地政府最近因为派驻当地官员签证被对方拒签事件,让近年来紧张的台港关係再次升温。
不过,两地出现的所谓「签证风波」并非首次。台湾南华大学副教授孙国祥告诉BBC中文称,2016年台湾总统蔡英文上任后不久,便传出台湾新任驻港代表卢长水一直拿不到签证,无法赴港就任。
孙国祥分析认为,事件与香港就蔡英文不同意以「九二共识」与北京协商有关,因此「此事蔡政府应该早有预料」。
台湾陆委会在周五书面回应BBC中文时表示,「相关互动所衍生的问题,我方从未提出超出双方换文共识外的要求,惟始终未获港方正面回应,甚而对我方提出不合理的限制,因此基于平等及互惠考量,我方须有所作为,以维护国家尊严。」
根据台媒报道,港府驻台办公室目前拒絶回答相关问题。
此次「互卡签证」风波源自七月中旬,台湾驻港代表在香港实施《国安法》后被要求加签「一个中国」附加声明。
据台湾网络报《上报》7月16日报道,隶属陆委会的台湾在港最高行政机关「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代理处长高铭村,因为拒絶港府新增要求,在其签证附加签署「一个中国」附加声明,因此无法续签,而返回台湾。同时间,该单位多位主管也因为「签证到期」而离港引起高度关注。
当时,台湾陆委会主委陈明通回应外界说「我驻港代表无法赴任,是因为港府在原来的换文裏增加额外的政治条件」,并表示会适时反制。
之后,本周台北便陆续传出港府驻台官员陆续有人签证被台政府取消。据此,台湾陆委会间接证实此事。
台湾陆委会发言人邱垂正周四(7月23日)在例行记者会发言称,「我们就是以平等互惠原则处理」此事。他又强调,台湾驻港机构会坚持到「委屈不能求全,忍辱不能负重」为止。
事实上,过去台湾派任前往香港工作的官员便发生过数次签证问题。
2000年陈水扁上任台湾总统,当时台湾指定新任驻港官员张良任,在台北接任一年多后才获香港核发入境许可。
亦是2000年,台驻港文化机构「光华新闻文化中心」新任主任路平也等了11个月才拿到签证赴港,2019年起,该中心主任亦因为迟迟无法获得签证赴港,目前主任由原先在港工作的台湾官员代理至今。
香港在两岸政治当中向来地位特殊,国共两党强调的「九二共识」便是以1992年在香港举办的两岸「九二会谈」为论述依据。
但是,香港一直作为两岸关係的斡旋及缓冲地,这个暧昧角色已产生变化。
研究港台关係的学者赵致洋及罗金义曾分析称,现在问题有一部分是两地将政治文化交流「制度化」所遇到的问题。
赵罗二人分析,过去台港关係通常以「战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 ,亦即「非制度化」交流,不过,在2000年之后,两地政府开启了「制度化」双边交流,也就是分别以官方常设机构开始互动,随即开始引发问题。
赵致洋及罗金义观察,2002年,港府处理港台关係的工作由「非正式」的「特首顾问」,转移给「政制事务局」,加上台湾政党轮替等背景下,港台关係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摩擦。
他们强调,「香港在港英时代以至回归初期所发挥的中介角色愈来愈欠缺灵活性」,自「蔡英文上台后,连亲民进党的学者都被拒絶入境过」。
不过,除了制度化之外,孙国祥告诉BBC中文,美中关係恶化,北京更严格控制香港的大背景之下,台港的摩擦似乎更难避免。
孙国祥说,「台湾外交路线亲近美国路线,在中美持续扩大摩擦下,自然会在香港遇到这些问题,尤其香港现在成为北京控管,美国用来宣扬反共的重地」。
他表示,从前几年台湾官员赴港签证的经验,此次风波「蔡政府对此应该早有凖备」,只是没想到这次会上升到签署「一个中国」声明那么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