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示威:年輕抗議者從香港借鑒了什麼手法和經驗
香港新闻

泰國示威:年輕抗議者從香港借鑒了什麼手法和經驗

发表时间:

随着泰国反对总理和泰王的示威持续数月,并且违抗禁止民众聚集的禁令,那裏的民主活动人士正越来越多地参考和採取香港示威者使用过的策略。

上周五(10月16日),当曼谷的示威者举起雨伞遮挡催泪气体的时候,情景与去年发生在这个中国半自治城市的反政府示威惊人地相似。

从头盔到防烟面具再到「快闪族」和沟通手势,泰国这场由学生领导的运动正在借鑒香港年轻社运人士的经验,用于自己这场争取社会变革的抗争。

以下这三个方面,可以在泰国的示威当中所看到香港的影子。

上星期,许多泰国的示威领袖被捕后,社运人士改变了策略。

「他们以为逮捕了领头人就会令我们停下来,」24岁的示威者阿巴(Pla)在周日曼谷的胜利纪念碑前向数以千计的示威者说,「没有用的,今天我们都是领头人。」

没有「大台」的去中心化领导方式是香港此前连续持续七个月的示威当中一个标誌性的特徵——很多人认为这也是令运动持续如此长时间的原因。

虽然有一些代表人物,但是决策都是交给示威者自己做出的,最广泛的是通过网上平台,以及加密的即时讯息应用程式Telegram来组织——这在很短时日内就聚集了很多人。

在泰国,最近这些天的Telegram使用率直线上升。自从政府上周实施禁止四人以上的政治聚会以来,示威者就一直用它来组织集会。

一个核心抗议团体自由青年运动(Free Youth)组织发起的群组,建立之后订閲者数量最多曾达到20万。泰国当局对此的回应是下令网络提供商禁用这一应用程式。

虽然很多泰国人都是以非示威性质的观察者身份使用Telegram,但是活跃用户是通过群组来实施策略——从示威应该在哪裏进行到随时更新警察所在的位置。

就像香港示威者一样,泰国的社运人士亦以投票进行决策。在周一,自由青年运动的脸书(Facebook)主页问支持者,他们是否应该停止一下,以「care」的表情代表停止,以「wowo」的表情代表示威。他们决定继续。

泰国示威者现在正试图「尽可能地保持平板式结构,让领导层开放并且可替代」,悉尼大学政治科学学者艾姆·辛朋(Aim Sinpeng)说,「这与泰国过去通常围绕一些有影响力的人领导个人参与的示威是非常不一样的。」

近日,「#everybodyisaleader(人人都是领导者)」的话题标籤在社交媒体上的使用量一直上升,艾姆博士说这是试图「重新支撑起这场运动……保护它免受政府的迫害」。艾姆博士的研究焦点是东南亚的数字化政治。

在过去一个周末,曼谷街头演变出了一种新的语言。当中的基础正是借鑒自香港。

要表示他们需要头盔,活动人士会举起他们的双手,在头上摆出一个三角型;手指交叉表示有人受伤;食指逆时针方向转动表示警告要散开。

精明地使用手势语这种方式最初是在香港出现的,它已经变成示威者在人群当中沟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泰国的活动人士将这套手势语搬了过来,还加上本地发展出来的各种信号,在社交媒体上通过一些图表分享出去。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历史系副教授瓦莎娜(Wasana Wongsurawat)表示,自从活动人士的扩音喇叭被没收之后,他们就寻找创新的沟通方式。

周六曼谷的一次示威当中,她看到活动人士派发她形容为「丛林电话」的东西,用来传达警察抵达的信号,或者为前线的示威者要求雨伞等物资。

「有一个人会大叫『水炮来了』,然后人群裏就会开始重覆传达这句话,两分钟内讯息就会从示威人群的一端传到另一端,」瓦莎娜博士向BBC表示,并且说在他们怀疑的装备到来之前,人群就散开了。

泰国与香港的示威虽然是源自各自本地不同的缘由,但是他们的社运人士却在彼此的处境中看到共通点。

在泰国,示威者要求总理巴育(Prayuth Chan-ocha)下台——他曾是政变领袖,去年在一次有争议的选举当中成为总理。示威者还要求对国家权力巨大的王室进行改革,这对于一直以法律禁止冒犯君主的泰国王室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香港,社运人士同样要求他们的领导人、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下台,同时还要求全民普选,抗议北京对这座半自治城市的事务逐渐增加的影响力。

在两个地方,民主倡议者均将他们的政治抗争看作是新抗争时代的共同事业。

今年较早前,他们将自己称为「奶茶联盟」——一个由泰国、香港和台湾社运人士组成的鬆散网络联盟。在三个地方,奶茶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经典饮品。

泰国示威领袖经常说,香港的运动启发了他们;而香港的社运人士也表达了他们的团结,向对方提供示威保护装备、网络安全以及急救方面的建议。

香港知名社运人士黄之锋时常在推特(Twitter)上以「#StandWithThailand(和泰国站在一起)」的话题标籤表达对泰国运动的支持。上周他写道:「人民不应该惧怕政府,只有政府应该惧怕人民。」

泰国和香港新一代示威者的突出之处都是他们的年轻和善于运用现代科技。

「2020年泰国的示威文化是互联网网民的示威文化,」瓦莎娜博士说。她指出,社运人士在社交媒体上传播讯息是何其熟练。

通过借鑒香港的「打法」,泰国社运人士希望他们的运动能持续下来。

这名历史学者补充说:「高中和大学生在一段如此长的时间裏和水炮及催泪气体对抗的事例是絶无仅有的。」

诺丁汉大学在马来西亚的荣誉交流研究学者布裏吉特·威尔什(Bridget Welsh)说,在东南亚,整个示威的性质正在发生转变。

在泰国和香港,以及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民主活动人士,正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裏适应着壮大中的威权主义」,他们凭借的是在科技和视觉讯息传递的力量帮助下快速改变的策略。

*探亚拉德·多格颂内(Thanyarat Doksone)及蔡晓颖(Grace Tsoi)参与报道

浏览其他香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