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三(10月6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就国家安全方面,她提出积极推展《基本法》23条的本地立法工作。 她还提出发展香港的「北部都会区」,希望在区内推动创科产业,容纳250万人口,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2003年,50万人抗议成功实现撤回具有争议性的23条,至此该条法例的立法一直无法推进。 但预料立法会未来会是由亲北京力量主导,23条通过的难度不大。
亲北京的政党普遍欢迎林郑月娥这一份《施政报告》,但民主党认为这份报告只谈与内地融合,而忽视香港自身问题。
林郑月娥此前表明,自己未考虑连任问题,但外界普遍把这份报告视为林郑月娥竞逐连任特首的初步政纲。
林郑月娥在发表施政报告时表明,中央提出的举措包括颁布《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都是显示中央坚持「一国两制」。 她说:「任何诬蔑说中央这两大举措是破坏『一国两制』,都是无稽之谈,都会不攻自破。」
她形容,要做到全面保障国家安全,港府「还有大量要做的工作」,其中她提出积极推展《基本法》第23条的本地立法工作。 她说, 保安局局长正参考过往的研究和资料、《香港国安法》的执行经验及法庭相关裁决,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有效和务实的方案和条文,「不让反中乱港分子有机可乘、蛊惑人心」。
这一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法例草案,在2002至2003年在香港引发巨大争议,触发50万人游行,最后立法程序不得不搁置。
根据香港《基本法》第23条,「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複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繫。」
香港媒体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称,政府会就草案展开公众谘询,期望下届立法会任期内完成,由于部分23条的内容已涵盖于《香港国安法》之中,政府会进一步和中央沟通,了解有否需要补足之处。
其他国家安全相关的内容包括:
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提出发展「北部都会区」,这个区域包括香港行政分区的元朗区和北区,邻近中国大陆。
她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兴建连接元朗洪水桥或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把正在规划的北环线向北伸延,经落马洲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港深创科园)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另外,她建议利用落马洲管制站迁往深圳新皇岗口岸后腾出的土地和毗邻的部分鱼塘和乡郊土地,加上新田及落马洲发展枢纽内原有用地规划,增加合共约150公顷土地作创科用途,以构建「新田科技城」,发挥更具规模效益的科技产业群聚效应。
她相信,港府可以在这个都会区开拓约600公顷用地作住宅和产业用途,她希望这儿能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整个都会区发展完成后,将可容纳约250万人居住,并提供65万个职位,包括15万个创科产业相关职位,将会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
不过,这项计划其实只是愿景,当中并没有提出具体时间表,而她自己也承认,这个都会区并不是一个具法定地位或规範、以行政界线所划分的区域。
林郑月娥亦提出希望增加土地供应的措施,在《施政报告》中,她提出推进多个填海及人工岛建设计划,并预计政府在未来会透过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700公顷土地。
她提出检视「绿化地带」可发展的成效并指出,一些「绿化地带」的生态价值较郊野公园低,具发展潜力,规划署会检讨这些地带,看能否发展。
另外,她亦提到可能会动用湿地,但会在《北区都会区发展策略》中处理。香港媒体分析称,香港湿地一向被视为「发展禁区」,该处是众多候鸟重要栖息地,这些政策或会遭环保团体反对,是否能实行有待关注。
另外,她亦在是次《施政报告》中特别提到考虑发展新界「祖堂地」,即一些香港原居民集体拥有的一些祠堂、庙宇和农地,估计这批土地约2400公顷。
按现有法例,要使用这些土地需得到全体男丁宗族持分者同意,才会以转售有关土地,但她考虑放宽这些限制。
但原居民在香港有很大的话语权,暂时未知措施能否得到这些原居民的同意,林郑月娥强调政府在处理土地供应问题上并非不愿意触碰新界土地利益。
香港民主党认为,这份《施政报告》着重与内地融合,未有着力处理香港的问题,而政府提出的「北部都会区」,规模可能大于「明日大屿」,但未提及实际建设预算,担心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中间派政党新思维认为,这份报告着力解决中长期社会核心和深层次矛盾问题,但未有具体时间表,期望特首和官员能交代每项政策的落实时间。
新思维认为,这份报告涉及与内地通关的篇幅较少,希望林郑月娥急市民所急,早日争取恢复通关。
基层福利倡议团体社区组织协会认为,这份《施政报告》对短期民生政策不足,不少市民受疫情影响面对就业不足和失业问题,《施政报告》这方面的支援措施不足。
民建联认为,《施政报告》展现特区政府「积极有为」,不过没有交代恢复与内地通关的时间,与市民期望有落差。
另一亲北京团体经民联认为《施政报告》具前瞻性,希望政府可在明年香港主权移交25週年前完成23条立法。
而代表香港原居民的乡议局主席刘业强认为,林郑月娥提出有关新界土地的建议,有助释放新界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