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內地生聲援中國抗議 面對本土質疑稱「我們的苦難是相通的」
香港新闻

香港內地生聲援中國抗議 面對本土質疑稱「我們的苦難是相通的」

发表时间:

「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在香港中文大学读本科的王牧之(化名)说。她周一(11月28日)晚在校园裏声援中国反对新冠「清零」政策的抗议之前,已经将个人身份信息留给了信任的朋友,万一被捕,好有人第一时间知道。

自2019年香港发生反对《逃犯条例》修订案的大规模抗议遭到打压后,少有见到街头抗争的画面。近日,在针对严格封控措施的抗议蔓延中国多个城市之后,与大陆一河之隔的香港也出现了声援活动。

与此前香港民间社会运动不同的是,在这些声援中,不少大陆人冒险站出来。

而另一方面,有关是否出来支援的讨论在香港本地论坛上引发争论,一些人表示迟疑。 「隔岸观火是最好的处理手法」,一则帖子写道。

30多年前北京爆发学运时,香港是重要的支援地,数百万人上街声援。而如今,《香港国安法》在这裏实施,社会运动领袖流亡,民间组织解散,类似当年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

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对BBC中文说,一些香港人此次表现出的冷漠并不意味着不关心中国大陆的事务,而是在2019年后官方採取强硬政策,在很多人受伤、入狱的情况下,「越来越感到唇亡齿寒」。

他用「无力、无奈、无助、无望」来形容香港人的心态,「经历了这么多,努力了这么多,还是冥顽不灵,令大家在政策高压的情况下感到疲倦」。

上周末,许多中国民众在街边点燃蜡烛,悼念11月24日在乌鲁木齐火灾中丧生的人。他们把怒火指向当局严格的新冠封控措施,喊出「不要核酸要自由」「不要封控要生活」的口号。抗议在多个城市蔓延,甚至罕见地出现「共产党下台」「不要独裁要民主」等有关政治诉求的口号。

本周接连几天,伦敦、墨尔本、纽约等地也举办悼念活动。香港也不例外。不过,不少人对支援大陆的抗议表示质疑。

在知名网络论坛「连登」上,一条标题为「香港人无需connect(连接)大陆人,但要借机重启抗争」的帖子在发布后5分钟已获得300多击量。

一则留言写道,「香港人因为不满共匪压逼而出来,大陆人因为困住太久无法出门、没有饭吃才出来,从出发点上来看已经不知道为何要帮」。

香港本土派社运人士陈泽滔在Facebook上发帖称,「在香港可以做的事情很少,不过比在家喊句日本队加油要好一点。」不过他说,「无法接受站在共产党一边讲一些冷嘲热讽的话。」

面对讽刺的话,参与声援的香港中大学生王牧之对BBC中文说,「不去就不去,在这裏大喊『不关我的事』,要全世界都知道挺傻的。」

她在2019年香港抗议时曾参与过几次和平示威活动。但因在大陆出生,被贴上「小粉红」的标籤,让她觉得似乎背负上一种原罪,入学后不断跟同学辩解,自己是从美国来的国际生,不是大陆生。

她因此理解一些香港人的冷漠,「在他们看来,那是邻居有事,跟我没有关係,因为看了太多的荒谬。」

在2019年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运动中,不少大陆网民曾报以「看客」的心态指责香港抗议运动,令很多示威者不满。

流亡伦敦的前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社运人士罗冠聪在Facebook上发帖称,「很多香港人在身份认同上愈走愈远,没有『血浓于水』的感觉,甚至讨厌2019年时中国国内普遍网民对香港的冷言冷语氛围,自然也认为今次示威,也没有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吧。」

不过,他依然认为应该理解并支持大陆的抗议。 「示威背后所盛载的诉求,固然愈直指权力核心愈好;但退后一万步,即使是『非政治化』的『要求解封』,也是直接削弱了北京一直坚持『动态清零』的政治权威,至少会令北京在若干层面上自相矛盾,也令『顺民』不那么『羊群』。」

对于王牧之来说,这次站出来声援,「身份问题没有那么重要」。她身边许多香港同学也对乌鲁木齐火灾一事非常愤怒,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中国抗议的支持。有人收集抗争标语、有人帮忙沟通,还有人连夜做了一个小册子,集结抗议人士的文章。

「在2019年参与越深的人,反而越能理解这次大陆的抗争,因为他们知道,不是所有大陆人都是粉红」,王牧之说。

香港大学本科生松江(化名)也有类似看法。他周二晚与同学一起在校园举起白纸,表达对抗议的支持。

「极端本土主义或极端排外的言论在哪裏都有,这是人类的弱点,并不是香港人的错,」松江对BBC中文说。

他知道有些大陆人来香港后也加入了本土排外的思潮。 「我不想把它跟出身联繫在一起,这只是个人在思想上的选择」。他很欣慰地看到,周二晚许多香港本地学生加入他们的队伍,并主动邀请更多同学加入。

「这是一个团结的时刻,是中港两地弥合伤痕的时机」,他说。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孔诰烽(Ho-fung Hung)对BBC中文说,虽然这次一些地方出现「习近平下台」等政治化口号,但相对于结束严格封关政策的诉求来说,仍是少数。而在香港,管制疫情的措施接近西方,近期更放宽出入境管制,因此令许多香港人感受不到大陆民众切身受害的原因。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则认为,香港的防疫措施始终无法摆脱大陆严防死守的政策,一方面死守与大陆通关的关卡,另一方面拖延与国外通关,「要看北京的脸色行动」,这也是令一些香港人觉得无望的原因。

不过松江认为,2019年前,香港的社会运动不会聚集北京政权,但《香港国安法》实施后,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北京。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理解到,不论是中国内地人还是香港人,大家面对的是同一个利维坦(比喻强权)。」

「我们的苦难是相通的,」他说,「无论如何,香港需要面对和处理北京政权,香港民众也需要处理与北方14亿人的关係」。

在周二晚的校园活动中,能够见到许多保安在四周监察。不过整体氛围平静,没有发生冲突或有学生被捕。这让松江觉得,「『一国两制』在香港依然在实行,香港的空间仍然比大陆多」。

「如果香港人能够了解这样的情况,大家一些来做事情,不要那么早放弃,还是有空间的」,他说。

浏览其他香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