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葬禮:香港警方以煽動罪拘捕一名吹奏口琴男子
香港新闻

英國女王葬禮:香港警方以煽動罪拘捕一名吹奏口琴男子

发表时间:

香港警察证实逮捕了一名在英国总领事馆外悼念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男子,指控他有「作出具煽动意图的行为」罪嫌。

据香港媒体报道,这名43岁香港本地男子星期一(9月19日)晚在总领馆外以口琴演奏英国国歌与《愿荣光归香港》——2019年香港「反送中」示威乐曲——然后被警员扣查并带走。

这是多日悼念活动中唯一一起逮捕事件。女王逝世以来,不少香港市民冒着烈日在总领馆外排队轮候签署吊唁册,并在领馆外献花致意,引来亲北京媒体批评。英国驻香港总领事戴伟绅(Brian Davidson)表示,一周下来,有至少1.2万人签署了吊唁册。

据报道,香港警察星期一晚曾一度进入英领馆範围,被领馆职员要求离开。香港警方回应BBC中文问询时称,有就悼念活动与领馆职员「保持沟通」;英国外交部并未对BBC中文的查询置评。

「作出具煽动意图的行为」罪并非《香港国安法》罪行,而是来自《刑事罪行条例》,若被起诉,并经法庭裁定有罪,初犯者可被判处最高监禁两年,并罚款5000港元(637美元;4468元人民币);再犯者可被判处三年监禁。

这项罪名最早可以追溯至英属香港制定的《1938年煽动条例》。法律学者与国际人权团体指出,该条例在1967年左派暴动审判之后从未被採用,但在2020年北京颁布《香港国安法》,香港警察国家安全处成立后,被重新引用。

9月10日,原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五名理事因「羊村绘本案」,被中国香港特区区域法院以《刑事罪行条例》下的「串谋刊印、发布、分发、展示或複製煽动刊物」罪各判处监禁一年又七个月。

4月,一名68岁老翁在新界大屿山东涌巴士总站人行道上以二胡演奏《愿荣光归香港》,被警察引用《简易程序治罪条例》票控「没有许可证而奏玩乐器」罪,香港西九龙裁判法院将于10月3日裁决。若被裁定有罪,被告人将面临罚款港币2000元或监禁三个月。

香港英国总领馆星期一中午停止开放签署吊唁册,官方悼念活动结束。至傍晚,数十人聚集在总领馆外,收看女王国葬仪式网上直播。据《明报》报道,现场除本地民众外,也有外国人。

当时有人吹奏口琴,在场市民举起手机电筒唱起《愿荣光归香港》,并高呼英语「天佑女王」和粤语「香港人加油」等口号,一名女警从警车下来,用水浇熄在领事馆外人行道栏桿上的烛光,另有警员在总领馆外截查吹口琴男子,再将其带上警车。期间,有警员踏进领事馆範围,被职员阻止。

从报道照片所见,该範围是领事馆停车场闸口,与公众人行道之间没有栏栅分隔,但路面铺设物料与风格有明显差异。

网媒《香港01》则称,涉事男子怀疑在马路中央混凝土分隔带上吹奏口琴,引起在场民众围观起哄,警察继而派员到场截查该男子,并要求在场人士散去。一名总领馆职员其后向警员了解情况,并要求他们离开领事馆範围。警员退回人行道,并向领馆职员称,警员在场是要维持秩序,且因新冠病毒病(COVID-19)防疫问题,要确保在场民众保持适当社交距离,避免有人违反「限聚令」。

目前香港仍在实施的防疫规定,包括不允许公众地方超过四人聚集。违者可被执法人员根据防疫紧急法令《预防及控制疾病(禁止聚集)规例》开出5000港元定额罚单。

BBC中文就此事件向英国外交部与英国驻港总领事馆查询,英国外交部不予置评;香港警务处公共关係部答覆BBC中文查询称:「为确保公众安全及公共秩序,警方就相关悼念活动与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职员保持沟通,并在有需要时提供协助,以确保领事馆外公众範围的活动顺利及安全进行。」

警方答覆并未说明警员疑似进入领事馆範围的情况。

至于被捕男子,香港警察称,警员在约21:30将其逮捕,至星期二(20日)晚上仍被扣查。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逝世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新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致唁电,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前往英国驻华大使馆吊唁,并作为习近平特使赴伦敦出席国葬仪式。香港特首李家超发声明致哀,其后经媒体追问后,宣布已委派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到英国总领馆签署吊唁册。

英国驻港总领事戴伟绅星期一在一段视频中说:「过去一周,各位(香港市民)耐心有序的静候以及肃敬的致意,我们深受感动。」

「感谢各位在炎热的天气之下,在长达数小时的轮候队伍中等候,亲身在吊唁册留下对女王陛下的个人悼词。」

戴伟绅最后以粤语说:「感谢你们的支持,以及对女王的致意。」

但为期一周的悼念并非毫无争议:粤剧名伶罗家英与知名演员刘嘉玲分别在包括微博在内的社交媒体上发布致哀内容,遭「爱国」网民围攻谩骂。

其中,妻子为前中国全国政协港区委员汪明荃的罗家英发布视频道歉说:「数典忘祖我还真做不出……我是中国人,我永远爱我的祖国。」

直属于中国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的报章《大公报》上周刊发评论文章,指控「反华媒体」借香港民众悼念英女王「进行另类政治宣传」。然而文章还称:「这一现象仍然值得关注,因为它说明了香港还有一部分人抱有根深蒂固的『恋殖心态』,香港的『去殖民化』还有不少工作要切实推进。」

《大公报》在女王国葬前夕再次刊文称:「香港英国领事馆门前的悼念活动因有人『用力过猛』,搞成一场趁墟式『政治骚』(政治秀)。」

文章称:「世界在吹『去殖风』,香港某些人却反其道而行,真是奇哉怪也。」

浏览其他香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