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宣佈參選香港特首 「武官」治港開始?
香港新闻

李家超宣佈參選香港特首 「武官」治港開始?

发表时间:

警队出身的李家超周三(4月6日)宣布辞任政务司司长一职,他随后在记者会上表明,辞职原因是凖备参选下一任香港行政长官。

按程序,他要先得到北京批准辞任公职才能参选,他表示,在中央批准后,会尽快交代他的去向。

在记者会上,他感谢特首林郑月娥委任他做保安局局长及政务司司长,说他对自己在政府服务超过40年感到光荣,多谢一直以来共事的立法会议员、公务员、团体及机构等。

香港第六届特首选举将在今年5月8日举行,提名期为4月3日至4月16日,暂时未知会否有其他人与他竞争。香港媒体报导和观察人士分析称,今次选举可能只有一人参选,以避免建制派阵营出现争拗。

香港特首选举一直被批评是「小圈子选举」,因为能够有票选特首的只有选举委员会中的1488个委员,这个委员会只有1人不是来自亲北京的建制派。每个特首参选人需要获得188个选委会委员提名才能入闸竞选,当选人要获得选委会过半人支持。

现年64岁的李家超1977年中学毕业后便加入香港警队,当时原本他能够入读香港大学,但因家庭原因放弃。

他在警队供职时曾参与侦办不少大案,20年后升任总警司,曾驻守于侦缉及情报等多个部门,也担任不同侦缉部门的主管,包括重案组及情报组、毒品调查科以及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等等,处理过不少大案,例如震惊全港的警员徐步高枪击案的侦缉事务。

后来他升任警务处副处长,2012年在没有担任过警务处处长的履历下成为保安局副局长。他于2012年放弃原有英国国籍,但其妻子和两名儿子据报仍然持英国国籍。

2017年开始,他担任保安局局长,任内其中一个被建制派表扬的「政绩」,是推动以社团条例方式,取缔提倡香港独立的香港民族党,当时香港《国安法》尚未出台。

不过这个决定引发外界关注香港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受削弱。

之后,他有份推销甚具争议的《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外界担心这条例通过后,会令香港人被移交中国大陆受审。

在修例争议初期,他把外界对草案的批评,归究是新闻界和法律界人不了解修例草案。而在立法会会议中,他拒絶就中国人权问题作出评论,只强调会在移交时,将无罪假定、公开审讯等条件加入协定中。

港府一众官员无法释除公众对《逃犯条例》修订的疑虑,企图强行在立法会闯关,结果触发多个月规模空前的「反送中」示威。

港警被指使用过份武力执法,成为示威活动中暴力升级的原因之一。当时担任保安局局长的李家超,多次批评示威者「暴力」违法去达到政治目的,同时发表「撑警」言论去淡化警方的责任。

例如一名女子示威期间右眼被击伤,他的回应是身在现场就要自行评估风险;而香港警方使用「锁颈式武力」(跪颈)制伏示威者,这一手法在美国「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中引发争议,但李家超认为这并非杀人武力,表明不会禁止港警使用。

反修例示威中,他紧贴内地对香港示威的舆论导向,以「极端主义」形容香港的示威者。

他指出香港示威者能进行有组织的活动,并非乌合之众,相信部分人曾接受外地训练,形容香港已「亮起恐怖主义活动警号」。

他有份与一众香港官员一同推动香港《国安法》,他当时以示威者掷汽油弹为例,指若行为属严重暴力,并有威逼政府的意图和政治目的,便构成「恐怖主义」。

他讚扬《国安法》令香港「由乱转治」,但仍然强调说:「港独思想、暴力思想,甚至极端思想没有完全毁灭,仍存在于社会,因此一定要警惕,遏制这种意识的散播。」

香港《国安法》实施后,他兼任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和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主席。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并确认选举委员会委员候选人、行政长官候选人及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资格。简单而言,李家超未辞职前有份认定谁有资格参选特首。

他与林郑月娥也曾被美国财政部制裁,在美资产被冻结之外,在美国有营运的任何银行亦可能冻结其资产。

但他接受《文汇报》访问时曾说会继续做好国家安全的工作,他说:「我本身作为保安局局长有责任落实好维护国家安全的一切工作,任何想恐吓我不履行这个职责一定会失败,任何这种政治操作都不会得逞。维护国家安全天经地义,作为中国人没有可能在这大是大非上有任何畏缩,特区官员一定会理直气壮承担这个责任,有国家作为后盾,更加不需要有任何怀疑、任何顾虑。」

在担任政务司司长期间,他已透露了对于一些争议性法律的看法,其中包括国家安全相关的「23条立法」和「假新闻法」,这两项法律备受关注,批评人士担心会进一步削弱香港的言论和新闻自由。

香港《基本法》第23条,规定香港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複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但外界担心当局会用此法以言入罪,打压异见声音,2003年,董建华政府推动「23条立法」时触发香港移交后首场50万人大游行抗议事件,之后多届政府也没有触碰这一议题。

但随着政治环境改变,外界一般认为,2020年6月生效的香港《国安法》的条款,已经比「23条」更严苛。

李家超接受港媒访问时表示,一些议员以往问政府,能否保证现届政府不就「23条」立法,这种说法「已经明显违反《基本法》」。他说,目前社会已有共识就「23条」进行立法,主要的问题不在何时,而是立法内容够不够实质能力去处理国家安全风险的问题,预料会以普通法形式立法。

整治媒体也成为了他任内其中的「功绩」。香港《国安法》实施后,《苹果日报》和《立场新闻》先后遭针对,被指违反《国安法》。外界批评这一做法侵害了新闻自由。

李家超曾批评说,有人假借新闻工作作为工具,进行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并呼吁「真正的新闻工作者」与这些人保持距离。

外界猜测,他上任后有机会进一步推出措施打击「假新闻」,他接受访问时曾说,针对「假新闻」问题,「立法刑事化」是其中一个方法,但目前他优先考虑以「管理」手段处理,即是一发现有对社会有破坏的假讯息就立即要求移除。

香港民意研究所在3月7日至11日进行的民调显示,李家超所得评分为34.8分,是他上任政务司司长以来最低。而另一名同样被传可能参加特首选举的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所得评分为44.7分。

观察人士和媒体分析认为,如果北京选择李家超,将反映「国家安全」是北京最关心的头等大事,民意与香港经济会放在较后的位置。

李家超刚开始担任政务司司长时,林郑月娥已表明,不期望他会负责以往涉猎较少的工作,例如扶贫、青年、少数族裔等等,但认为李家超能处理好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

在香港爆发第五波疫情之时,李家超在2月12日曾率团到深圳与中央、广东省等交流疫情防控,当时指明「武官」出身的官员成为「专班」跟进抗疫工作,但在一天后,政府发出新闻稿,加入了其他「文官」背景的官员处理工作,当时曾引发政界猜测,中央是否正把抗疫的大权交给李家超。

但香港政府在第五波新冠疫情中的表现招致广泛批评,确诊个案破百万,这不单令林郑月娥民望下挫,李家超也难以用疫情作为政绩的一部分。

英国《泰晤士报》把他称作香港「示威者的敌人」,过去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都是围绕安全事务,对经济、商业及社会政策并非其专长,而在处理新冠疫情中,也没有显示明显的资格。文章称:「如果他被中国政府选为香港领袖,那就强化了这里步向警察政府的印象。」

香港学者陈家洛认为,李家超过去对民主、人权、法治等核心价值,只从国安角度理解,相信来届政府的政治打压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网媒《香港01》的评论说:「他(李家超)的短板在于凝聚民心,尤其现时社会撕裂仍严重,纵然社会不会再出乱子,社会复合、人心回归仍是艰难任务。」

不过,香港建制派阵营在李家超可能辞职参选特首宣布参选的消息传出后,纷纷表态支持。

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认为,李家超由纪律部队到任职司长,长时间在政府工作,而在香港最艰难时期有份参与管治,相信李家超有经验及能力胜任特首,可以立即接手处理香港经济复苏等议题。

香港厂商会副会长兼选委施荣恆认为,李家超有高度的执行能力,在担任政务司司长期间汲取不少经验,相信他可以处理民生事务,而过去一段时间与厂商会等有联繫,开始对商界熟悉。另一名选委、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则指,虽然李家超与经济、财政等部门无直接关係,但政府并非单靠一个人运作,相信有有能之士协助管治。

建制派元老、中国人大前常委范徐丽泰接受港媒访问时形容李家超是「经过风浪的人」,「做起事来慎重、务实」。

浏览其他香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