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商界為什麼沒有放棄這個亞洲金融中心
香港新闻

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商界為什麼沒有放棄這個亞洲金融中心

发表时间:

在一个云雾缭绕的六月天,水上餐厅珍宝海鲜舫被拖离了香港仔码头。

六层高、形如中国古代帝王宫殿的水上漂浮建筑,于本月较早前在那些比它小得多的小艇中间蜿蜒而过。它鸣响号角,宣告将进入公海。

这座富丽堂皇的餐厅能够容纳2300名食客,在香港的水域上已历经近半个世纪光景。它的访客名单中有过英国女王、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和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汤·告鲁斯),还曾是多部粤语和好莱坞电影的取景地。

但是过了这些年,亏损日积月累,最终全球大流行疫情给了它最后的致命一击。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座餐厅的离去,象徵着香港正在经历的一切。海鲜舫和香港一样,经历了艰难的数年;而现在,珍宝海鲜舫缓缓漂走了,像极了香港曾经作为营商胜地的那份魅力。

与中国内地相似的新冠防疫强硬政策,沉重打击了香港仰赖全球商务、金融和贸易的经济。严厉的旅游限制和时断时续的封锁令,使得游客望而却步,中小企业大批倒闭,也令这个「亚洲的世界之都」与世界隔絶开来。

在这一切之前,这裏还经历了数年的动乱——2019年的大规模支持民主抗议,还有一部《国家安全法》,被批评人士指,宣告了他们曾认识的香港已经「终结」,也是对言论自由的镇压。

商界企业主说,这些事件改变了这个城市的人。

「它(商业)曾经是高度面向外派人员市场的。香港至纽约,纽约至香港,至伦敦,」在香港经营多家餐厅的维尼·罗里亚(Vinny Lauria)说。

不过,他补充道,随着越来越来富有的中国大陆人到来,餐饮业已经「醒悟了」。

「过去10年,策略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变,」他说。

作为富裕却不安的商业中心,香港也不是第一次对未来产生了怀疑。

香港作为繁荣的金融重镇已有多时。而自1997年英国将这个前殖民地交还给中国开始,这个小岛就变成了外企与中国做生意的一个门户。

与区内的竞争对手相比,香港有着重大的优势,因为它有成熟的金融体系,透明的法治制度,还有说英语的工作者,掌握着与世界连通的纽带。

但是,在1997年主权移交前夕,《财富》(Fortune)杂誌刊登了一个封面故事——题为「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 Kong)——当中哀叹道:「关于香港未来的赤裸现实,能用两个字概括:完了。」

外国观察人士和很多本地人都担心,北京的影响将会即时加强,中国的军队很快就会游走在这个城市的街上,逮捕民众。西方报纸还预测,1989年天安门屠城事件——中国的禁忌话题——年度纪念活动将会被禁止。

但是,香港人的自由受到威胁却是20之后的事情——一些亲民主领袖和活动人士,甚至还有一个传媒大亨,现在都成了阶下囚。纪念天安门事件的活动也不再被允许。

但是,商界和金融界人士却仍然看好这座城市。事实是,香港的经济自1997年以来翻了一番。

「你要是从诚信的角度谈论亚洲市场的话,香港是领先于中国的,」给中国公司做了数十年审计工作的会计师德鲁·伯恩斯坦(Drew Bernstein)说。

「假如你有金融市场却没有诚信,那它更多是赌场。」

中国大陆金融市场的开放的确令一些财富世界500强(Fortune 500)企业转移到上海,但是以股票市值定义的话,香港的证券市场仍然排在世界前十。

而这座城市在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建设和总体声誉上,在全球金融中心当中仍然位居前列。

「这种故事我看过很多、很多次了,结局永远是一样的,」地产业巨子盛智文(Allan Zeman)说。

他说,当人们在1997年离开香港,觉得这个城市前景已尽的时候,他们忘了,香港魅力的一部分来自中国,它能给商业世界提供的一切也包含在其中。

「人们来香港是因为中国。或许有一两家企业会走。我在这裏50年了,我哪裏都不去。」

但是,数据却显示,人们的确在以创纪录的规模撤离香港。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2021年中录得自1966年中以来最多人移民的纪录。

美世(Mercer)的香港首席执行官範昌帼(Vicki Fan)表示,像香港这样一个市场,高人口流动性算不上不寻常,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之下,但是她承认,有很多人正在离开。

範昌帼以国际学校为例——过去竞争激烈的校园,现在已经在向本地学生敞开大门了。

还有去年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本外流,是1997年以来的第二次,而且2021年进入香港的投资也大幅减少了。

「香港会继续是非常富有的城市,哪怕有外国行政人员离开或者不再长驻这裏。因为还有大量的中国富豪和强大的中国企业很热衷于搬到那裏去,」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甘迺迪政府学院)的资深研究学者威廉·H·奥弗霍尔特(William H Overholt)说。

专家还指出,香港作为金融中心会在大湾区当中发挥角色——这是一个以香港为中心的连通华南11个城市的项目。这个地区的GDP总和已经与韩国不相上下。

「香港的未来就是大湾区。你14分钟就能从香港到深圳。人们开玩笑说,去深圳比去香港其他人家裏还要快,」盛智文说。

虽然香港预计将会与中国大陆更加融为一体,但是专家表示,它仍然不会失去其在金融世界当中的特殊地位。

「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这裏会感觉像另一个中国城市。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香港仍然是那个通向大陆以外世界的神奇窗口。这裏的法律系统有可预见性,加诸企业身上的政治压力也比在大陆小得多,」奥弗霍尔特说。

而随着美国越来越多地拒絶中国公司进入其证券市场,香港将会从中得益。大约有100家中国大陆公司可能从美国退市。

伯恩斯坦认为,这些公司在香港吸引的投资者将比在伦敦或者纽约更多。

「它们也没有太多地方可去,」他说。

「它仍是一个企业可去,同时又有丰厚资本来源的市场。像香港这样的市场,能给亚洲企业的优待是它们在美国所得不到的,」他补充说。

「亚洲市场明白一家企业不受供求关係而受政府左右时的风险。当今的现实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些公司就是受政府所左右。」

这种改变已然可见:目前在香港股市上市的2500家公司当中,超过40%的总部在中国,佔这个股票市场资本超过四分之三。

「香港的优势在于它是中国的一部分……前面25年是一次实验,未来的25年,我们将会收获成果。香港将会继续是世界的伟大城市之一,」盛智文说。

专家们则辩解说,中国不需要另一个上海或者深圳这些成功的商业中心——他们说,香港目前还没有变成另一个中国城市,而是更可能成为一个由中国领导的全球经济王国的首都。

香港会继续是进入中国的门户,而这裏也在成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

克里斯汀·哈(Christine Hah)参与报道

浏览其他香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