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周二),枪手在克什米尔(Kashmir,喀什米尔)杀害了26人之后,七十多年来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冲突焦点的这个喜马拉雅地区,再次受到外界关注。
自1947年印度分治、巴基斯坦成立以来,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邻国为争夺这片穆斯林占多数的领土发动了两场战争,双方都声称对这片领土拥有全部主权,但各自控制部分地区。
该地区部分亦由中国控制,使克什米尔成为全球军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019年,印度国会取消该地区享有一定程度自治权的特殊地位。
该地区还被分为两个联邦直辖区。
自那时以来,印度政府一再声称该地区的安全局势有所改善,并指反对印度统治的叛乱已经受到遏止。
然而,在周二的致命事件后,批评者再次对政府的说法提出质疑。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从英国统治下获得独立后,前王公统治者被赋予选择加入其倾向的国家的权利。
克什米尔“大君”(Maharaja,马哈拉贾,印度语君主之意)哈里·辛格(Hari Singh)是穆斯林占多数地区的印度教领袖,夹在两国之间,无法做出决定。他签署了一项临时“停滞”协议,以维持与巴基斯坦的交通和其他服务。
1947年10月,巴基斯坦的部落成员入侵克什米尔,此举源于有穆斯林遭袭击的报导所刺激,同时也对哈里·辛格的拖延战术感到沮丧。
哈里·辛格向印度寻求军事援助。
印度总督蒙巴顿认为,在等待确定最终地位的投票前,克什米尔暂时加入印度,将有助于维持和平。
哈里·辛格在当月签署“加入协议书”(Instrument of Accession),将外交和国防政策的控制权交给印度。
印度军队占领三分之二的领土,巴基斯坦则占领北部剩余部分。在1950年代,中国占领该地的东部地区,称为阿克赛钦(Aksai Chin)。
“加入协议书”的签署时间、以及印度军队进入克什米尔,两者的先后顺序仍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主要争议来源 。
印度坚持认为哈里·辛格先签署协议,从而使印度军队的存在合法化。
巴基斯坦坚决认为哈里·辛格在军队到达之前不可能签署协议,因此他和印度无视了与巴基斯坦的“停滞”协议。
巴基斯坦要求举行公投以决定克什米尔的地位,而新德里则认为,克什米尔人历年在印度地方及国家选举中投票,已确认其加入印度的立场 。
巴基斯坦引用了多项联合国决议,支持由联合国主持的公投。而印度则表示1972年的《西姆拉协议》(Simla Agreement)规定两国必须通过国家间的谈判解决问题。
几十年来,这些立场没有显着变化。
此外,一些克什米尔人寻求第三种选择——独立,但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不愿意考虑的选项。
印巴两国曾于1947至1948年,以及1965年因克什米尔问题爆发战争。
双方在《西姆拉协议》中将最初的停火线正式划定为“实际控制线”(Line of Control),但这并未能阻止双方于1999年在实际控制线以外的锡亚琴冰川(Siachen Glacier)爆发进一步冲突。2002年,印度与巴基斯坦一度再次濒临战争边缘。
1989年爆发的伊斯兰分离主义叛乱进一步加剧局势。印度依据具争议性的《武装部队特别权力法》(AFSPA),授予军方额外权力以镇压叛乱。
尽管该法偶尔会被检讨,但至今仍在印度管辖的查谟与克什米尔地区实施。